当代文艺理论的反思与探索 熊元义多年来在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上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前后出版的《中国作家精神寻根》与《眩惑与真美》两本著作,就是近些年成果的集中反应。两本书中所收文章,多是对当前具体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批评,宝贵的是,作者善于从中提出一些思想文化问题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掌控,对有些问题更是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新的观点,这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在批评当前文学消解中国悲剧偏向的基础上,对中国悲剧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坛上粗俗实用主义严重,中国悲剧精神遭到消解和否定。为了抵制和批评这类毛病偏向,熊元义认真研究了中国悲剧的审美特点,并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结局及悲剧的精神和境地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不同,对中国悲剧理论有了系统的掌控,提出要宏扬中国悲剧精神,宏扬正气。 在努力掌控当前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础上,作者对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进行了探索。1994年,作者提出了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突起这个现象,并用历史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概括了这类审美取向。随后,他陆续在《走出文学的沼泽―――再论当前文学的审美取向》、《论当前文学的分化―――3论当前文学的审美取向》等论文中对当前现实主义文学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后来又批评了两种曲解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并在结合具体的文艺评论中使这一探索不断深入。 针对一些作家在审白癜风最好医院美理想上迷失的问题,对中国作家精神寻根的价值取向问题,他进行了认真探索。作者认为,当代文艺中存在的低俗化问题,都是当代一些作家的审美理想产生演变的产物。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作家要直面现实,感受基层,超出局限,精神寻根。中国作家直面现实、精神寻根,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也就是说,中国作家可以超出基层,这类超出不但是在社会分工上与基层民众有别,而且在精神上克服某些基层民众的缺点和局限。但是,他们精神的根必须牢牢扎在土地上,扎在基层民众中。中国作家直面现实,精神寻根,就是这些作家不能在精神上背叛他们的社会出身,而是要为基层民众说话,保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掠夺和伤害。 在掌控近十几年来文艺界的重大文艺论争的基础上,作者努力探索科学存在观的文艺批评。熊元义针对当前文艺批评界存在的完全否定现实的虚无存在观及完全认同现实的粗俗存在观,提出要坚持辩证地批评现实的科学存在观。他认为,这类科学存在观既承认人的局限性,又承认人的超出性。它既不是完全认同现实,也不是完全否定现实,而是要求既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又要看到现实正是理想实现的一个阶段。我们绝不能由于人们完全没有到达这类要求,就全盘否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定他们的努力。这类科学存在观既反对片面地寻求历史的进步,完全顺应历史的发展,也反对各种各样的脱离历史发展的道德理想主义,即沉沦于审美世界的解放的空想当中,而是致力于社会同等与和谐,寻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