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肾衰被判死刑不怕抓住这点是关

时间:2024/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患病几率很高,有着“第二癌症”之称,也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疾病,这就意味着一旦肾衰,不可逆!

那么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患上慢性肾衰竭,早期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如何治疗?日常如何护理?

今天吴医生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01

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编辑

02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各种肾脏疾病

这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

长期高血压

这会使肾小球受损、纤维化,破坏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慢性肾衰竭。

各种代谢疾病

如糖尿病性肾病晚期,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基底膜进行性增厚,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药物的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经常使用止痛药的人群容易出现肾功能问题。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人体的贮备功能会逐渐减弱乃至丧失,没有应付突发损伤和疾病的能力。

其他

比如泌尿系统感染或尿路感染也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原因之一。

编辑

03

9大临床典型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厌食(食欲不振常较早出现)。

恶心、呕吐、腹胀。

舌、口腔溃疡。

口腔有氨臭味。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系统症状是患者最早、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上述5个信息千万别不当回事,很可能慢性肾衰竭正在路上。

血液系统症状

贫血(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

出血倾向(比如皮肤、黏膜出血等,透析可纠正)。

白细胞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易发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心血管系统症状

☆常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这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症见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

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表现为疲乏、头痛、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四肢疼痛等;

★晚期可出现手足抽搐,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肾性骨病

矿物质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常表现为骨酸痛、行走不便等,严重者可引发骨折。

呼吸系统症状

患者可出现气短、气促、过度换气症状,常见胸膜炎、肺部感染等相关疾病。

皮肤症状

一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以及尿素霜沉积、尿毒症面容,透析不能改善。

水代谢紊乱

早期因肾小管功能损害,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的现象,慢慢发展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电解质紊乱

☆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可导致低钾血症;

☆晚期因电解质的排泄减少,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以及低钙血症,出现抽搐现象。高血钾可引发心律紊乱。

04

如何治疗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治疗的主要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阻抑或延缓疾病的进展;

★避免和纠正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降低蛋白尿,饮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等;

★防止并发症:纠正酸中毒、贫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防治心血管疾病、水钠代谢失衡、高钾血症;

★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慢性肾衰竭难以逆转,治疗时间漫长,同时极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编辑

05

日常生活小Tips

日常生活中,慢性肾衰竭患者因注意的事项很多,具体如下: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有氧运动,控制体重(BMI22~24),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感染等。

第二,注意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水及盐分的摄入,尽量少吃山药、马铃薯、香蕉等高钾食物和水果,少吃动物内脏、坚果类、干菜等高磷食物及高嘌呤食物。

第三,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贫血三项、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时控制调整。

第四,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糖尿病的患者,还要注意控制血糖,少食用如奶茶、瓶装饮料、榴莲等含糖量高的饮料和水果。

总之,患者应该遵医嘱定期复诊检查,平时多注意血糖血压变化及身体突然的不适症状,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策划制作

科普审核:华美浩联医学部吴医生

策划编辑:话梅

图源:摄图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