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胸膜炎 > 胸膜炎病因 > 十枣汤

  • 十枣汤

    时间:2021-6-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方剂歌诀: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伤寒论》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芫花要炒黑

    现代用法:

    芫花、大戟、甘遂三味等份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次服0.5~1克,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很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随症加减:

    1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下通实;

    2小便不利者,加泽泻、木通,以利水渗湿;

    3胸肋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等。

    方义:

    本证多由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治疗以攻逐水饮为主。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大枣为使药。

    配伍特点:

    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传统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现代功效:

    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使用注意:

    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附注:

    (1)本方除大枣,加大黄﹑黑丑﹑轻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治壮实人风痰郁热,肢体麻痹,走注疼痛湿热肿满,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及积痰翻胃。服三丸后,转加痛闷,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再加二丸,快利则止。

    (2)本方各五钱,加黄柏,大黄,粥丸,名小胃丹,治胸膈肠胃热痰湿痰。

    愿与朋友们分享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喜欢的朋友们请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