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进展并未显著领先于国外,且国内目前研发的一种基因型的疫苗无法解决不同源的问题。除安全性难以评估外,推行疫苗还会面临国内外巨大的压力,并且生产成本或大幅提高,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看,成本最低的方式还是生物安全防控,这也是隐患最小的方式。 在疫情防控方面,现在主要有2种手段,1个是疫苗,1个是生物安全防控。所谓生物安全,就是阻止传染病性病原接触易感动物,保证猪群健康所做的一系列措施。招商证券认为,目前国内的疫苗研究尚不成熟,短期推出疫苗的可能性较小。 其指出,目前国内在研发的无论是单基因缺失苗、双基因缺失苗还是弱毒苗,本质上和国外的研究没有区别。而非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病毒,分子量非常大,共有多个未知的蛋白,目前只有60多个蛋白的机理是研究清楚的。并且,因为没有类似的病毒,所以没有研究可以参考,研究难度非常大。 相对来说,基因工程技术是研究非瘟疫苗的最好方式,但是基因工程技术最先进的美国曾宣布,研发出非瘟疫苗至少需要八年时间。而国内的疫苗研究还有许多部分并未开始做,交叉保护实验,不同日龄、不同状态的猪产生抗体的时间,注射疫苗是否会降低母猪的生产性能等等,所以短期推出疫苗的可能性很小。 实际上,世界上曾有两种非洲猪瘟疫苗投入过使用,第一种注射后完全没有效果,第二种是西班牙曾经使用的弱毒苗。注射弱毒苗后的确能产生一定抗体,但是猪会产生各种副反应并且死亡率高达50%,所以弱毒苗不存在使用的经济价值。 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多达22种基因型,强行推出基因缺失苗犹如在黑夜中打靶,有击中的可能,但安全性没法评估,缺失的基因在野外有可能被接回来。而且基因缺失苗用基因工程技术敲掉特定的基因,这样的疫苗注射后是有可能导致病毒变异的,一旦导致变异,在现在的病毒环境下,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相关的安全性试验国内还没有进行过。 所以,有关部门对疫苗的安全性非常担忧,尽管着急,但近期农业部在疫苗的态度上还是有所退缩。因为一旦推出疫苗,就意味着国内将长期带毒生产,不但会面临国内外很大的压力(不利于生产、贸易),生产成本可能也会大幅提高(会有大量的副反应)。除非有更大的力量推动(比如说猪要灭绝了),否则,很难摒弃百年来的经验和常识来强行推疫苗。 长期来看,成本最低的方式还是生物安全防控,这也是隐患最小的方式。从现在开始,从中试到安全性评估最快需要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时间就是最好的观测行业是否有能力靠生物安全战胜非洲猪瘟疫情,实现稳定生产的窗口期。鼓励生产是唯一正确的方式我们认为ZF最近出台的ZC目的并不是抑制猪价上涨,而是促进生猪产能恢复,提供手续上的便利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并且,降低用地要求、实行补贴、鼓励生产的措施多数只能给到把猪养的活的主体,利于规模化趋势,也只有在这种关键时期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才能长远地保障民生问题。 抗击非洲猪瘟将是一场持久战 年以来,非洲猪瘟造成猪肉价格飙升,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这也许是行业一个契机。我国的动物防疫体系是比较脆弱的,现在要重建防控体系,重塑防控理念,再造养猪业,包括硬件、软件和理念。目前,我国上下游空前地 猪咳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咽喉,支气管,气管,肺部等呼吸系统的炎症; 2、由流感,结核杆菌,萎缩性鼻炎,蛔虫,丝虫等引起的肺部疾病; 3、由胸膜炎,肺气肿,心膜炎,心膜结核引起的心脏类疾病; 4、由药水,药片,饲料粉末等异物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的排异反应。 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呼吸道高发?了解下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及治疗 根据症状诊断具体疾病: 1、早上咳嗽较多主要是喉部,气管发生慢性炎症,白天咳嗽多,晚上咳嗽少,主要是肺炎和支气管炎,白天咳嗽少,晚上咳嗽多,主要是肺结核或者心脏病,采食后加重咳嗽,考虑是呼吸道进入异物,猪睡觉磨牙,间断性咳嗽可能是支气管炎或者肺结核。 2、急性咳嗽,主要是肺水肿,心包炎;慢性咳嗽主要是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干咳无痰为胸膜炎,肺结核,温咳有痰为咽喉炎。 3、咳嗽如果是单音节的,一次一到两声,一般为感冒,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剧烈咳嗽,异物性肺炎,咳嗽频繁,主要是肺炎和支气管炎,痉挛性,连续不断的咳嗽,主要是喉炎后期,气喘病。 4、如果咳嗽伴随咯血,属于气管炎和肺炎,生猪大量咳血,属于肺空洞,呼气困难,是由巴士杆菌引起的,吸气困难,是由肺泡和支气管炎出现的问题,呼吸都困难的,属于胸膜炎和肺炎。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空气质量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降低饲养密度、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勤清理猪舍,空气要流通。 2.进行疫苗免疫接种,7~15日龄哺乳仔猪首免1次,到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二免。中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对已发病的地区或猪场应隔离饲养,防止蔓延。 3.高发季节预防性投药。 治疗方案 1.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而对恩诺沙星等敏感。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或丁陆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 2.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拌入0.1%支原净,同时以0.%恩诺沙星的水溶液供产仔母猪和仔猪饮用;仔常后继续饮用10天。 3.结合猪体与猪舍环境消毒,逐步自病猪群中培育出健康猪群。 母猪推迟分娩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一般说来,母猪怀孕期平均为天(范围值-天,有文章认为-天)。母猪怀孕期长短依猪的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但个体差异更为明显。据相关资料,野猪的怀孕期比家猪长3-4天。 母猪分娩推迟与母猪早产都是养猪生产过程经常发生的异常生产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母猪产仔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如果母猪早于平均分娩期4天分娩,仔猪出生后体质相对较弱;如早于7天分娩,仔猪出生后被毛稀疏,生活能力会更差,不经特殊照顾很难成活。而如果母猪晚于平均分娩期4天生产,仔猪出生后个体较大,被毛长,但营养不一定良好,活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晚于7天分娩,很可能出现全窝死胎,甚至因为胎死腹中,分娩期会被继续推迟,直至人工加以干预。 曾对某猪场头母猪的分娩情况进行分析,24头全窝死产母猪早产仅3头,正常产仔1头,推迟分娩20头,占83.3%,推迟分娩时间2-32天,平均为11天,其中两头为催产后分娩。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活胎儿对母猪分娩的发动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因此,死胎、木乃伊是导致母猪推迟分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可以解释为受高温的影响或感染了猪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蓝耳病毒病,引起胎儿死亡。到预产期后,由于胎儿没有活力,不能刺激子宫,使机体对怀孕的反应不强烈,从而引起母猪分娩推迟。 正确处理母猪分娩推迟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管理上 要像对待孕妇一样对待临产母猪:每天都要对临产母猪进行产前观察,检查胚胎的胎动情况。特别注意产前母猪的采食情况,这是母猪健康状况的直接反应。临产前几天出现停食,母猪有可能发生感冒或者发热,需要及时进行诊治。如与疾病无关,则很有可能是临产的征兆,需要给予甄别。但据相关资料,如果产前2天停食,则产仔过程中会延长,难产发生率增大。 2、反省配种记录 是否真的准确记录了配种情况?有没有出现过返情?确认配种记录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主动的促使母猪分娩的措施。建议使用氯前列烯醇,而不采用催产素。催产素宜在母猪产仔过程中使用,而且注意使用适当剂量。 3、在生产中 采用常规的主动调整母猪分娩时间的措施,这一措施主要用于使母猪在白天或者同期分娩。 使用药品为氯前列烯醇。对怀孕期—天的临产在每天上午10:00进行处理,母猪通常会在20—30个小时后分娩,这样以促使85%的母猪在白天分娩,便于饲养人员看护,预防死胎和难产的发生。 4、在饲料上 由于引起死胎木乃伊的的原因很多,营养不足(临产母猪过早停食),母猪采食了发霉的饲料,母猪感染了乙脑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猪瘟等,因此对饲料质量要严格控制,做好上述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5、尽早发现 尽早发现分娩推迟是必要的,也是减少损失的积极有效办法。如果前期发现乳腺发育良好,而在预产期前出现回奶的现象,有必要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观察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