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241910.html 她曾经是军嫂 作者/韩凤昌 主播/云姐 军嫂是一棵不老的长青树,既平凡又伟大,同时意味着奉献和支持,为了最可爱的人,她们承受着更多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凄苦,托起了军人那片蔚蓝的天空,是军人的好后勤、好管家、好助手,正如一首歌唱的: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经组织批准,在驻地公社办公室领取了《结婚证》,我记得,当时我只给她买了一双袜子,她送给我一个笔记本;选了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举行了既简单、又隆重热闹幸福的婚礼。七五年入伍的程助理主持,部队首长及机关干部、战士和老乡到场祝贺,部队首长提出殷殷希望,老乡出了不少节目,仪式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从这一刻起,她正式成为军嫂,加入到千千万万个军嫂大军行列当中。 当时部队对军嫂流传一句戏言:“三年守寡二年半”。意思是每年干部探家一个月,家属来队一个月,既是聚少离多的现实,也是部队铁的纪律。虽说来队时间短,但她跟战士的感情可不一般,战士见到我们,根本没把我这个“首长”放在眼里,首先是嫂子长嫂子短,她要是有个大活小事的,战士们总是“嫂子我来做”、“嫂子我来搬”、“嫂子你歇着,有我们呢”。 战士小谢得了急性胸膜炎,她做好面条送到床前,医院,她给他穿好鞋子、整理衣物、扣好扣子。小谢病愈出院,专门到我家感谢嫂子。小陈考上军校,她专门做了一桌好菜欢送,还把自家的毛毯送给他,并再三叮嘱、鼓励他学习、生活、身体等注意事宜。机关有一个年轻干部结婚,她和几位军嫂“闹洞房”,人家小俩口谈家常、谈理想、谈人生,可就是没有进入正题,把躲在门外这几位军嫂急的摩拳擦掌,有一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态势,整出了动静被发现,房间里传出:“嫂子们你们进来坐会吧”,军嫂们盛兴而来扫兴而回。 年我军第一次大裁军,部队许多岗位空缺,只能从军嫂、军工及子女中选拔一批人员补充。部队研究决定,通过文化考试,择优录取。她有幸参加了此次考试,并以最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分配到政治处。 时至今日,她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很炎热的夏天,她去政治处报到。当她怀着激动与不安走进办公室,办公桌后坐着一位消瘦但很英姿飒爽的军人,自我介绍说:“我姓张,叫我张主任,是河南人”。他站起身来继续说:“都说好姑娘不找我们军人,好女孩儿都让地方挑选完了,我看我们军中军嫂个个美如天仙吗”。爽朗的笑声驱散了她的紧张感,看到张主任这么随和,她紧张的情绪终于放松下来。张主任询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后说:“听说你在地方任过教师,有经验懂管理,所以,经部队党委研究决定,部队机关筹划组建一所幼儿园”,张主任把办学目的、标准、要求、希望及面临的困难详详细细地作了明确指示。 她接受任务后,废寝忘食地写方案、定规划,在部队领导和政治处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订方案,选园址、购器材,办桌椅、布置教室、选懂教学的老师,以及儿童玩具制作,到各营连驻地统计、摸底孩子等等一切前期工作,她一个人全部完成;部队距市区30多公里,她每天往返于部队与城市之间,从不叫苦喊累,任劳任怨。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近40天忙碌,一所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幼儿园组建完成,部队机关及首长还专门举行了比较隆重的开园仪式。 幼儿园从刚开园的9名孩子发展到30多名,她带领老师自己动手制作演出头饰、服饰、道具,自编自导了许多舞蹈、朗诵及儿童团体操等喜闻乐见的节目,节假日还在军人礼堂为伯伯、叔叔、阿姨们进行表演,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全体官兵的阵阵掌声,家属们看着自家孩子在台上的出色表现更是合不拢嘴。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她乐在心里。各级首长到部队视察工作之余,总要到幼儿园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多次受到了部队首长和家属们的肯定与好评,孩子们的表演成了部队一道靓丽的风景。 正当幼儿园步入正规时,部队又破格选拔她到政治部放映队,并负责机关的图书室管理工作,每周一、三、五、六、日开放阅览室。政治处只有她一名女性,也是唯一的一名职工,同她并肩工作的都是军官、志愿兵和义务兵。她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更热爱这片绿色的军营,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她坚定一个信念,不能给丈夫丢脸,不能为部队建设抹黑,一定要干好干出成绩。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制作幻灯片、宣传片,画广告画,制作影片预告,同时结合部队任务情况帮助政治处装饰橱窗板报,她负责刊头刊尾插图,有很多战士自豪地说:“那是嫂子画的、是嫂子的杰作”。除部队放映任务外,还经常为驻地的军民共建村镇放映,深受村民的尊重!欢迎的场面热情隆重,特别是看到有一位女放映员更是指指点点:“是个军嫂”,现在说起来她还眉飞色舞。在放映队岗位一干就近十年,为此她多次受到部队首长及机关的好评和嘉奖,战士们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择优选拔干部进京,她随丈夫来到北京驻军某部,为解决军官家属就业,她被安排到司令部打字室工作,她很感动,很快乐,但同时也有压力。她上班的第一天,刚走进打字室,“起立”,齐刷刷地站起来三个战士,全是十七、八岁的男女战士,跟她的孩子差不了几岁。“欢迎嫂子,鼓掌!”随行老兵喊道,她鼓足勇气说:“你们很年轻,但都是我的老师”。从那时起她接触到了计算机,可不像现在电脑这么直观,用鼠标一点击即可;过去必须死记硬背,保存有存盘命令,删除有删除命令,格式化有格式化命令,请示、批示、任免、命令及通知也必须按命令执行,背王码五笔字根是必然,但手工打字机必要时也要配合工作,个字在什么位置要熟记。她感觉很难,但她有不服输的决心和信念,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很笨的人,她不论班上班下,还是回家休息,都在默记练习,那一段时间总是很晚才休息,身体明显消瘦了许多;她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理论和操作,并能独立完成任务,赢得部队首长及战士们的认可。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部队安排她出去学习了计算机信息与应用管理,由于她工作出色,谈大队长经常在全体军人集会上表扬她;因她是一名党员,为了保守机密,政治处对干部的任免命令、家属随军、处分决定等等,都是由她一个人去打印,部队的信任也是她的动力,她更加认真努力工作,年底被评为解放军原总后勤部优秀职工,还得到元的奖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眨眼一年过去了,同在打字室工作的小战士,陆续考上了军校,她就成了带一批又一批新战士的“老兵”,但嫂子是她永久不变的称呼。 每到军容风纪大检查,机关年轻女干部的一头秀发就成了被“剪”的对象,她们总是缠着说:“嫂子你会剪头发、会盘头,给我们整整吧,嫂子求求你啦”,经过她剪、修、盘、辫的一顿操作,年轻女干部都能毫发未损地过关。有一对年轻军官小夫妻要在部队举行婚礼,专门找她给布置婚房,她自画、自剪的“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剪的各种“囍”字装扮的新房喜庆又温馨,增添了新婚的欢乐氛围。俩个新人为此还给她送来了喜糖,连连说:“谢谢嫂子,谢谢嫂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部队二十多年了,当她每每回忆起军营那段经历,还是显得那么激动,那么兴奋;她热爱军队,热爱部队生活,热爱为祖国站岗放哨、保家卫国的热血军人,她喜欢这个大家庭,喜欢深受感染的这片绿色军营,喜欢服务于军队建设的这片热土,更喜爱“军嫂”这个美称!更为做一名军嫂和曾经是军嫂快乐、骄傲和自豪! (原创首发) 初审:曹元华审核:马锁成 编辑:温馨古塬 作者简介:韩凤昌,部队服役近二十年,在河北张家口市政府机关单位从事扶贫开发工作二十年。现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部队和地方工作期间,在《解放军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河北日报》《张家口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报刊发表文章、图片二百多篇(幅)。 主播简介:云姐,真名赵彩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喜欢读书,喜欢朗诵,喜欢户外运动。用最美好、动听的声音诠释每一部作品,分享每一篇美文。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投稿
年我们炎黄文学社响应“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强国”、公民道德规范号召,我们在年成立的《炎帝故里论坛》网站的基础上组建炎黄文学社,创建《炎帝故里论坛》、《炎帝故里网》、《炎黄文学》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