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望六了,早进入知天命之年,人生已过了大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大都一一有过经历,想来从此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再让自己“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了,可当我在视频里,看到他一个人孤独地提着那把沉重的大提琴,缓缓地走到普拉古罗马角斗场空无一人的场地中间,面对着那堵两千年的古老城墙深深一鞠躬,然后轻轻地拉响琴弦,那一刻,我的心头还是倏然一动。 年4月30日,著名的大提琴家斯蒂潘?豪瑟(stjepanHauser)在他的家乡克罗地亚普拉古罗马角斗场举行了一场“Alone,Together”的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向全球抗疫勇士致敬。 全场只有他一个人、一把琴,没有一个听众,但全世界无数的乐迷都为这场演出而感动万分。 斯蒂潘?豪瑟首先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卡尔?詹金斯(KarlJenkins)的名曲《赞美诗》(Benedictus)。该曲源自天主教弥撒中所吟唱的赞美上帝的短诗,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和祈求之意,通常与《圣哉经》相连。早期教堂里的赞美诗无和声、无伴奏。《圣经旧约》里有首“诗篇”,其中就包括对赞美上帝和祈求上帝赐福的诗歌。据传为犹太国王大卫之手,他本身弹得一手好竖琴。现在多数的赞美诗都可供四部合唱。 斯蒂潘?豪瑟演奏的这首《赞美诗》,其谱写者詹金斯自小随父亲在英国威尔士教堂生活,深受在教堂充当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的父亲影响。成名后也多以谱写宗教音乐为主,在谱写宗教音乐上可谓得心应手。 斯蒂潘?豪瑟以前是和卢卡?苏里科(LukaSulic)组成“大提琴双杰”(2CELLOS),用大提琴合奏的方式来演奏詹金斯这首著名的曲子。在年岁末发行的那张MV里,两位出色的大提琴手面对超过2万名的观众倾情演出,感动一众信徒。 而现在斯蒂潘?豪瑟独自一人,在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竞技场内,面对的却是空无一人的现场,他一个人用大提琴独奏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这首曲子。同样深情款款,同样感人至深。 空旷的圆形竞技场里,他的琴声更显得厚重、悠远与缱绻。听着具有威尔士圣咏的曲调,旋律把笔者带回斯旺西西部高尔半岛那个海边小渔村里简陋的教堂,那里淳朴的乡民在虔诚地祈祷上帝。 斯蒂潘?豪瑟演奏的第二首曲子是J.S.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AriaSulG)。此曲原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传说当年巴赫在宫廷演出此曲时,突然之间,除了G弦外,其它所有的琴弦都嘎然断裂,但巴赫居然仅仅只用剩下的那一根G弦就平静地演奏完此曲。当然,这也许只是个佚事,其实此曲的得名另有出处,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奥古斯特?威廉密(AugustWilhelmj)曾将巴赫的这首曲子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改编后要求主奏的小提琴手必须在G弦上演奏完全部的旋律,因而得名。百余年来,该曲如祈祷般的音调,纯洁干净;似永恒般的弦律,浑厚凝重,让人听后顿时产生神圣般的感觉。其中特别是乐曲的开始部分,巴赫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四指长音带出庄重悠长的弦律,长音渐强,营造出圣乐般的意境和氛围。 以笔者听后的心得,此曲一出,仿佛我们如世间罪人跪在上帝面前请求宽恕的那一瞬间,我们的肢体、表情都被凝固了,没有了耳朵、没有了眼睛、没有了其它感官,如同那些断了的弦,只剩下一缕灵魂在借助那一根剩留下来的G弦在向上帝倾诉,诉说自己的苦痛、哀伤与无奈,祈求上帝宽恕,接受你的忏悔,为你救赎、为你解脱。 斯蒂潘?豪瑟随后选奏了两部意大利歌剧里的两首著名咏叹调,分别是第三首曲子《乡村骑士》间奏曲(IntermezzofromCavalleriaRusticana)和第五首曲子《今夜无人入眠》(NessunDorma)。前者是波特罗?马斯卡尼(PietroMascagni)的代表作。后者是贾科莫?普契尼(G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