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旸通讯员吕静 “谢谢,谢谢!河南医生亚克西!”日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医院(医院),一位女士紧紧拉住河南援疆儿科专家孙健伟的手,眼含热泪、不住地道谢。 这位女士,是带着孩子返院复查的母亲。当看到孩子生长发育指标一切正常时,她难掩激动之情,逢人就说:“河南的孙医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此前的10月13日,患儿沐沐(化名)因气胸、宫内感染性肺炎合并呼吸衰医院治疗。当时,沐沐出生仅31小时。 因母亲胎膜早破、孕晚期呼吸道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沐沐在孕36+4周就被分娩了出来,出生后即出现呻吟、吐沫、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被诊断为先天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当时拍的胸片还存在右肺气胸情况。 早产、气胸、胸腔穿刺、常频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下无好转,转院前沐沐的病情仍持续恶化。“我医院的医院援疆,就立刻转院过来,希望专家能救我孩子一命。”沐沐妈妈回忆道。 孙健伟接到转诊的求助电话后,第一反应是:沐沐经过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腔穿刺等治疗已31小时,病情仍持续恶化,考虑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能。“这种疾病由各种肺内或肺外原因,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孙健伟介绍道,“近年来,ARDS的诊治手段明显进步,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重度ARDS患者病死率高达40%。” 细致了解了沐沐的病情后,医院医护团队立刻做好了接诊、抢救准备。 转院当天的18时14分,沐沐携气管插管,在自动充气式复医院儿科。入科后,沐沐被立即置于预热好的暖箱内,医护团队为其连接高频振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完善血气分析、胸片等相关辅助检查,计算患儿当时氧合指数(OI)18.8,P/F值63。 “我们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OI值>16、P/F值<,根据《年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蒙特勒诊断标准》,确定沐沐符合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孙健伟说。 随后,对沐沐的紧急救治开始了。因沐沐合并了严重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需频繁清理呼吸道避免痰液阻塞气道;可频繁经气管导管清理呼吸道,又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每次操作,医护团队都要严格按照院感操作规范执行;昼夜坚守,医护团队密切观察着沐沐的病情变化。 24小时后,沐沐的氧合逐渐改善,呼吸机辅助参数及吸氧浓度逐渐下降;3天机械通气后,沐沐成功脱机、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5天后成功撤机……经过整整两周、个小时的持续治疗,沐沐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出院。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孙健伟介绍,医院医院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来,已成功治愈最小孕周为28周的早产儿;开展的高频振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LISA技术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置管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哈密区域的空白,也为成功救治像沐沐一样的危重新生儿提供了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