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考点真题考研倒计时8天

时间:2021-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好酒渣鼻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生理

1.NX下列关于心肌生物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超极化

B.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室肌超极化

C.细胞外高钠可引起心肌细胞超极化

D.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D

[考点定位]心肌的生理特性。(P)“此外,IK-ACh的激活使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增大,也导致自律性降低”(A对B错)。(P35)“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K?平衡电位减小,静息电位也相应减小”(D对)。

[题眼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心肌的作用是正性作用,即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故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加快。因此交感神经兴奋时,应引起心室肌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B错)。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心肌的作用应与交感神经兴奋时相反(A对)。由于安静时,心肌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很低,因此细胞外高钠,对静息电位影响不大,细胞外高钠加大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钠离子浓度差,去极化时钠离子内流增多,超射值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C错)。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影响静息电位,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细胞外高钾减少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钾离子浓度差,复极化时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心肌细胞呈去极化状态(D对)。

[知识拓展]交感神经兴奋时对机体的作用是正性的,对于心肌的作用是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会引起心室肌的去极化。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所以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而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低,所以细胞膜两侧钠浓度的高低对静息电位的影响不大。

2.N9A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A.K?通透性降低

B.K?通透性增高

C.Ca2?通透性增高

D.Na?通透性增高

E.Cl?通透性增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P)“此外,IK-ACh的激活使K?外流增加(B对),最大复极电位增大,也导致自律性降低”。[题眼解析]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更多ACh与M受体结合,导致窦房结P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高,最大复极电位增大,故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B对)。

[知识拓展]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肌有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①负性变力,即L型钙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所引起。同时,乙酰胆碱敏感的K?通道被激活,复极化时K?外流加速,平台期缩短,导致Ca2?内流减少,收缩力减弱。②负性变时,即上述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所致。③负性变传导,即慢反应细胞的0期Ca2?内流减少、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降低。

3.NX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

A.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

B.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C.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速度减慢

D.减少内向Ca2?流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CD

[考点定位]心血管的神经调节。(P)“在窦房结P细胞,4期Ca2?内流减少和If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减少,使4期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引起负性变时作用。此外,IK-ACh的激活使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增大,也导致自律性降低”(AC对)。(P)“负性变传导作用主要与慢反应细胞的0期Ca2?内流减少、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降低有关”(B错)。(P)“负性变力作用主要由于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所引起。同时IK-ACh被激活,复极化时K?外流加速,平台期缩短,也导致Ca2?内流减少,收缩力减弱”(D对)。

[题眼解析]乙酰胆碱对于心房肌的作用结果是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在窦房结P细胞,4期Ca2?内流减少和If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减少,引起4期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这是ACh引起负性变时作用的主要机制。此外,IK-ACh的激活使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增大,也导致自律性降低(AC对)。负性变力作用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所引起;同时IK-ACh被激活,复极化时K?外流加速,平台期缩短,也导致Ca2?内流减少,收缩力减弱(D对)。心房肌平台期缩短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B错)。

[知识拓展]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简称M受体)后可引起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即产生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和负性变力作用。

生物化学

1.NB脂肪酸β-氧化途径中,脂肪酸的活化形式是

A.丙二酰CoA

B.脂肪酰CoA

C.β-羟丁酸

D.乙酰乙酰CoA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脂肪酸的分解过程。(P)“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B对)。

[题眼解析]脂肪酸被氧化前必须先活化,由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上的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再进入线粒体被氧化(B对)。丙二酰CoA是脂酸合成的中间产物(A错)。β-羟丁酸为酮体的一种(C错)。乙酰乙酰CoA是酮体合成和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D错)。

[知识拓展]脂肪酸活化部位位于线粒体外,1分子脂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个ATP),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为脂酰CoA。

2.N22A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是

A.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B.Δ2烯酰水化酶

C.脂酰辅酶A脱氢酶

D.L-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E.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脂肪酸的分解过程。(P-P)“肉碱脂酰转移酶Ⅰ(A对)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

[题眼解析]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肉碱脂酰转移酶的转运才能进入线粒体反应。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A对)。Δ2烯酰水化酶(B错)、脂酰辅酶A脱氢酶(C错)、L-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D错)、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E错)均为脂肪酸β-氧化的非限速酶。

[知识拓展]肉碱脂酰转移酶Ⅰ能催化长链脂酰CoA与肉碱合成脂酰肉碱,后者在线粒体内膜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作用下,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同时将等分子的肉碱转运出线粒体。进入线粒体的脂酰肉碱,在线粒体内膜内侧肉碱脂酰转移酶Ⅱ作用下,转变为脂酰CoA并释放肉碱。

3.NB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是

A.脂酰CoA脱氢酶

B.脂酰CoA合成酶

C.HMGCoA还原酶

D.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脂酸β-氧化。(P-P)“肉碱脂酰转移酶Ⅰ(D对)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

[题眼解析]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即关键酶(D对)。脂酰CoA脱氢酶是脂酸β-氧化中催化脂酰CoA脱氢步骤的酶,不是关键酶(A错)。脂酸活化后才能进行分解代谢,脂酰CoA合成酶是催化脂酸生成脂酰CoA的酶(B错)。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C错)。

[知识拓展]脂肪酸β-氧化前需先活化成脂酰CoA,脂酸活化部位位于线粒体外,1分子脂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脂酰CoA不能穿透线粒体膜,但脂肪酸β-氧化的相关酶位于线粒体,故脂酰CoA需先与肉碱结合进入线粒体,肉碱酯酰转移酶Ⅰ位于线粒体外膜,可催化脂酰CoA与肉碱结合,肉碱酯酰转移酶Ⅰ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

病理

1.NB纤维蛋白渗出后可形成的病变是

A.小动脉纤维化

B.假膜性炎症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假膜性炎。(P77)“黏膜发生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故又称伪膜性炎,又叫假膜性炎。(B对)”

[题眼解析]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B对)。

[知识拓展]当渗出的纤维素较少时,其可被纤维蛋白水解酶降解,或被吞噬细胞搬运清除,或通过自然管道排出体外,病变组织得以愈合。若渗出的纤维素过多、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其含蛋白水解酶)较少或组织内抗胰蛋白酶(其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含量过多时,均可导致渗出的纤维素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随后发生机化,形成浆膜的纤维性粘连或大叶性肺炎时肺肉质变。

2.N45A引起绒毛心的原发疾病是

A.浆液性心包炎

B.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C.化脓性心包炎

D.结核性心包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纤维素性炎。(P77)“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如“绒毛心”)可机化引发纤维性粘连。”(P-)“纤维素性及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肉眼观,心包脏、壁两层表面附着一层粗糙的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B对)

[题眼解析]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可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B对)。浆液性心包炎可有大量浆液渗出,多可完全吸收,不会导致绒毛心(A错)。化脓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可导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不会导致绒毛心(CD错)。

[知识拓展]纤维素性炎发展中,若渗出纤维素过多、中性粒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较少或组织内抗胰蛋白酶(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含量过多时,均可导致渗出纤维素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随后发生机化。

3.NX在下列疾病中,属于假膜性炎的有

A.大叶性肺炎

B.白喉

C.细菌性痢疾

D.风湿性心包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C

[考点定位]假膜性炎。(P77)“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以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故又称伪膜性炎,又叫假膜性炎。对于白喉(B对)的伪膜性炎…。”(P)“细菌性痢疾(C对)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题眼解析]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白喉是发生在咽喉部黏膜的假膜性炎(B对),细菌性痢疾是发生在肠黏膜的假膜性炎(C对)。大叶性肺炎虽然也是纤维素性炎,但它的纤维素渗出主要发生在肺泡内,不属于假膜性炎(A错),风湿性心包炎的纤维素渗出主要发生在脏层心包膜和壁层心包膜(D错)。

[知识拓展]对于白喉的假膜性炎,由于咽喉部黏膜与深部组织结合较牢固,故咽喉部的假膜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而气管黏膜与其下组织结合较疏松,故气管的假膜较易脱落,称为浮膜性炎,可引起窒息。细菌性痢疾时,肠黏膜表面可形成假膜。

内科

1.N91A男性,48岁。1个月来气短、呼吸困难,1周来发热、咳嗽,B超发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近半年日渐消瘦。查体:T37.5°C,R21次/分,轻度贫血貌,高枕右侧卧位。该患者胸部叩诊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右肺叩诊呈实音

B.右肺肝界下移

C.右侧肺底移动度消失

D.心界叩诊向左侧移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部叩诊。(八版诊断学P)“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八版诊断学P)“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叩诊均为浊音或实音”(A对)。(八版诊断学P)“当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时肺下界及其移动度不能叩得”(C对)。(八版诊断学P)“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可使心界移向健侧,一侧胸膜粘连、增厚与肺不张则使心界移向患侧”(D对)。

[题眼解析]右肺肝界下移常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题目中为“右侧胸腔积液”属浊音,肝属实音,浊音与实音难以鉴别,故右肺肝界很难叩出,不能判断右肺肝界下移(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时,正常肺脏的清音区被积液占据,肺组织受压,使其变致密,右肺叩诊浊音或实音(A对),肺下界及其移动度也不能叩得(C对),患者B超发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时,纵隔向左移位压迫心脏,故心界叩诊向左侧移位(D对)。

[知识拓展]用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或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确定肝下界时,最好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

2.N92A男性,48岁。1个月来气短、呼吸困难,1周来发热、咳嗽,B超发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近半年日渐消瘦。查体:T37.5°C,R21次/分,轻度贫血貌,高枕右侧卧位。该患者胸部听诊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左上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B.右上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C.右下腋前线部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D.右中下肺语音共振消失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肺部听诊。(P)“少量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或可触及胸膜摩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诊断学P)“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其产生机制为肺部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之故。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在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区域听及”(A对)。(诊断学P)“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状呼吸音,可由以下因素引起…(3)压迫性肺不张:胸腔积液时,压迫肺脏,发生压迫性肺不张,因肺组织致密,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故于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B对)。(诊断学P)“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D对)、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题眼解析]当胸膜面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但当胸腔积液较多时,两层胸膜被分开,摩擦音可消失(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正常人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该患者左肺正常(A对)。正常人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该患者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未累及该听诊部位(B对)。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即为语音共振,胸腔积液时传导减弱,积液部位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D对)。

[知识拓展]胸膜摩擦感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该征象常于胸廓下前侧部触及,因该处为呼吸时胸廓动度最大区域。

3.N67A癌性胸水具有下列哪项特点

A.比重小于1.

B.蛋白含量低于3g/dl

C.细胞总数不超过个/μl

D.胸水LDH含量高于血清

E.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2.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肺结核、肺炎)、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梗塞、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产生渗出液”。(P-P)“1.外观和气味…渗出液多呈草黄色稍混浊,易有凝块,比重>1.(A错)。血性胸腔积液呈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多见于肿瘤、结核和肺栓塞…2.细胞…渗出液的白细胞常超过×10?/L(C错)。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提示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则多为结核性或肿瘤性…3.pH和葡萄糖…漏出液与大多数渗出液葡萄糖含量正常;脓胸、RA明显降低,SLE、结核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含量可<3.3mmol/L…5.蛋白质渗出液的蛋白含量较高(>30g/L)(B错),胸腔积液/血清比值>0.5(E错)…7.酶…LDH>U/L常提示为恶性肿瘤或并发细菌感染(D对)”。

[题眼解析]癌性胸水属于渗出性胸水,渗出性胸水的特点:①多呈草黄色,稍浑浊,易有凝块;②比重>1.;③Rivalta试验阳性;④蛋白定量>30g/L;⑤细胞计数>×10?/L,白细胞为主;⑥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⑦胸水LDH/血清LDH>0.6(D对)。

[知识拓展]漏出性胸水特点:①呈透明清亮,静置后不凝固;②比重<1.~1.;③Rivalta试验阴性;④蛋白定量<30g/L;⑤细胞计数<×10?/L,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⑤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⑥胸水LDH/血清蛋白<0.6。

外科

1.N57A患者,男,45岁。4小时前感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1小时以来右侧腹痛,有便意但未能排便,疑似急性阑尾炎。下列体征中,对确诊最有价值的是

A.体温37.8℃

B.McBurney点压痛

C.腰大肌征阳性

D.Rovsing征阳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P)“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图36-3)(B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题眼解析]急性阑尾炎病程早期在上腹或脐周范围弥漫疼痛,经数小时后McBurney点(麦氏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和反跳痛,这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B对)。体温升高无特异性(A错)。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阳性可作为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体征,但不是对确诊最有价值的体征(D错)。腰大肌征阳性(Psoas征),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者腹膜后位,可作为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体征,但不是对确诊最有价值的体征(C错)。

[知识拓展]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转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N81A诊断急性阑尾炎最有意义的体征是

A.右下腹固定压痛

B.腰大肌试验阳性

C.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D.闭孔肌试验阳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诊断。(P)“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A对)”。(P)“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1)结肠充气试验(C错)…2)腰大肌试验(B错)…3)闭孔内肌试验(D错)”。

[题眼解析]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其压痛部位一般位于麦氏点(A对)。阑尾炎压痛点也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腰大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B错);闭孔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炎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D错)。结肠充气试验阳性为阑尾炎辅助诊断体征(C错)。

[知识拓展]阑尾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阑尾的位置可有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腹膜外位、高位阑尾等。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右下腹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的程度和病变程度相关。

3.N80A女性,50岁,脐周痛12小时,扩散至全腹痛2小时,右侧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尤以右下腹为显著,结肠充气试验(+),腹部透视无异常,白细胞:/ml,中性87%,尿红细胞2~4/HP。应考虑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右侧输尿管结石

D.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E.急性阑尾炎,穿孔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诊断。(P-P)“临床诊断1.症状(1)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转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约70%-80%的病人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E对)”

[题眼解析]该患者先是脐周痛,后扩散至全腹痛,右侧腹部压能,反跳痛,肌张,尤以右下腹为显著,是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见于急性阑尾炎,白细胞升高,结肠充气试验(+),是急性阑尾炎辅助诊断的体征。患者右侧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此为腹膜刺激征象,出现时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因此本例诊断应考虑急性阑尾炎,穿孔(E对)。急性胰腺炎疼痛部位始于上腹部,为突发剧烈上腹痛,牵涉痛虽可引起全腹痛,但以上腹部为著,而不会以右下腹疼痛为著(A错)。急性胆囊炎多发生于夜间,以右上腹绞痛为主,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但一般不会引起全腹痛,黄疸少见,急性发作时典型体征为Murphy征阳性,与本例不符(B错)。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为剧烈绞痛,绞痛沿输尿管向外阴部和股内侧放射,疼痛部位因结石位置而异,但不会引起全腹痛,腹部透视通常可见结石影,与本例不符(C错)。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表现为突发右下腹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失血性休克表现,通常不会引起白细胞的升高,而且会出现停经史(D错)。

[知识拓展]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再坚持一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