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踏青吧! 踏 taqing 遇 见 春 天 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古诗中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但是今年的清明节阳光格外明媚,空气也格外清新,(清明当天空气质量是难得一见的“优”) 让人忍不住想趁着“人乐清明三月天,也随人赏万花园。” 虽然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但是温暖的春天才刚刚到来,让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吧!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踏青 踏青的诗句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踏青游·火初晴 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斗锦绣、火城驰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今困天涯,何限旧情相恼。念摇落、玉京寒早。任刘郎、目断蓬山难到。仙梦杳。良宵又过了。楼台万家清晓。 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踏青的由来 踏青,又叫探春、踏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 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踏 青 踏青的文化习俗 放风筝 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现在放风筝更多只是一种游玩方式,但是当你看着手里的风筝随着你自由收放绳子上下翩飞时,是不是也感觉心中的不愉快随着飞离你了...... 这些奇奇怪怪的风筝 看到这些有趣的风筝你是不是拥有一个呀?在春天放一个这样的风筝一定很拉风~ 荡秋千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秋千的描述。唐诗人韦庄曾有《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清明春风拂柳之际,女郎三五成群荡秋千于郊野树下,确实充满诗情画意。荡秋千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游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常有描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民间多爱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 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 SPRING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蹴鞠用毛塞紧。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视蹴鞠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手段,遇到比赛时都亲临观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风,广泛开展,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SPRING 在出门踏青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哦! 春季气候湿润,容易滋生细菌,要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席地而坐,以免受潮致病。近距离出游,最好自备干粮及茶水。 “春困”是常有的感受,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春游时要量力而行,不要登高山走远路。景色迷人常易使人乐而忘返,要注意节奏。 01警惕旅游病 1.花粉过敏症 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或其他植物的花粉引起,一般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春、夏、秋三季是花粉过敏症的流行高峰期,因此,有过敏反应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个时期外出旅游,尤其不要选择有风的天气去旅游。如需外出,要备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2.旅游露宿症 有些青年人在夏、秋旅游时,为了贪图凉快,喜欢在野外露宿。结果,第二天醒来不是头痛、头晕,就是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预防旅游露宿症,最好的办法是不在野外露宿,如确实找不到住处,也应搭个简易帐篷,且露宿地点应选择在干燥、通风、平坦之处,最好选择东南坡,搭地铺时,可找些干草当“褥子”,既防潮又解乏。 3.海滨旅游症 海滨空气湿度大,空气中钠离子含量较高,患有急性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渗出性胸膜炎和心力衰竭的人不宜去海滨旅游,否则会加重病情,患上海滨旅游症。 4.洞穴旅游症 洞穴里固然凉爽,但并不是任何洞穴都可随便进去的,一些人迹罕至的岩洞、荒废的古塔,长年无人去,阴冷潮湿,久而久之,便会滋生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游人会被感染;而且这些地方还常有毒蛇、蝙蝠等出没。因此,外出旅游不要见洞即进,要调查清楚,以免受到伤害。 02踏青防“三毒” 防花毒 时下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但春季踏青须防花毒。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原来有些花会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的花粉含有毒碱,久与花伴会造成慢性中毒。 这些有毒的花卉主要有:杜鹃花、含羞草、夹竹桃、水仙花、一品红、马蹄莲、夜来香、郁金香、飞燕草、仙人掌类植物等。还有一些花草可引起人体过敏,如五色梅、洋绣球、天竺葵等。 防蜂毒 蜂毒主要含蚁酸、神经毒素和组胺等,可引起人体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则最强。 因此,外出踏青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以免招蜂;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若不小心触动了蜂巢,引起蜂群骚动,应就地蹲下。若遭受蜂蜇,应立即小心拔出毒刺,然后选择适宜的洗液冲洗伤口:如是蜜蜂蜇伤,可用肥皂水或干净水冲洗。 防病毒 有一种流行性出热病毒与野外活动的关系密切。原来,此种病毒的携带者是鼠类,特别是野鼠,故该病的流行区域多在山间田野接壤的地方,以每年初夏5~6月或晚秋10~11月为流行“旺季”。但是近年来疫区有所扩大,流行季节也提前到春季,因而对春游踏青的人们构成威胁。 因此,野外活动不可在山林或草丛中躺卧或睡觉;野外归来先要清扫掉衣服上的尘土;外出宜穿长袖衣裤,以防不测。 SPRING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光短暂,快趁着好天气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踏春去吧!与美好的春日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 本期编辑:魏澜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