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这件小事从胸腔扩散开来的冰寒与暖意

时间:2020-8-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主播苏维朗读音频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遇见张小娴

小时候我的外婆和我的表姐有一次对话,外婆不让表姐喝冰水,而表姐坚决不喝凉白开。表姐这样表述她一定要喝冰水的理由:冰水和热水,喝下去的时候都有一种在身体里蔓延的感觉,而凉白开喝下去什么感觉都没有,她喜欢那种喝水时浑身一震的感觉。

这个对话在我记忆中很清晰,虽然我觉得只是表姐找的借口,因为她也不怎么喝热水,但她描述的喝水时的存在感却深深吸引了我:那种从胸腔扩散开来的冰寒与暖意,逐渐向身体蔓延,整个人明确地为之一震的休憩和愉悦感,是温吞吞的常温水所不能带来的。

喝温水相当于没有喝,这个表姐在年少时的极端表述,在年纪越来之后,我却愈发能体会。特别是在办公室的时候,喝水常常是工作中的喘息时刻。如果只是拿着一瓶矿泉水打开喝下,身体确实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一种没有得到治愈的缺憾感袭来:这水仿佛白喝了。如果耐心烧开一壶水,再等到合适的温度凉下来,喝上一口时,那种解渴与解乏的感觉才算是对了。

因为这样的习惯和心理诉求,我在办公室备有自己的烧水壶。同事们渐渐也人手一个,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听到的就是咕噜噜的煮水声。但人不免有惫懒的时候,烧好一壶水,想喝的时候因为太烫不能喝,等到放凉了又忘了,算下来一天之内好好喝上温度适宜的水的次数并不太多。但这烦恼和不便,说起来又极其轻微,并没有想过要去改进什么。

但烦恼确实又是烦恼,冬天的时候父母来家中,为了晚上起夜马上能喝到热水,父亲喜欢把电热水壶倒进矿泉水,烧到一半就关上,这样就能马上喝到热水。家属却有些不高兴,因为电热水壶精挑细选海淘买的日本牌子,觉得这样会伤壶,后来又买了保温壶,烧了热水放进去,但放进去之后,不即时即喝,仍然常常把热水放凉之后浪费掉。

这个问题直到家里买滤水器,朋友推荐了一款即热式滤水饮水机才解决,有冲奶、泡茶、开水、常温四个温度,一开始还担心不开的水不敢喝,后来感受到三秒即热适宜入口热水的方便,便再也离不开。想喝热水时就有热水喝,比想象中带来的幸福感要更多,解决这种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样微小贴心的愉悦感,在立刻满足的感觉中被放大许多,更不要说泡茶泡咖啡泡蜂蜜时精确温控的好处。

在家喝水的问题被解决,在办公室却还是照旧。有时人真的是很奇怪,价值衡量的标准看似执着,但其实常常摇摆。因为喝水的执着,我在办公室买矿泉水,带烧水壶,买喜欢的杯子,却始终觉得即热即喝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想过把那么大的饮水机再在办公室放一个,不觉得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但有时候,产品反而走在人们的诉求之前,在看到便携式即热饮水机时,因为家里即热式饮水机的体验,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最开始还是舍不得,因为和烧水壶功能重合,为了不用等上水凉的那么一会儿,总觉得再购置还是浪费。最后用旅行便携理由说服自己买下,大概是一个洗漱包那么大。旅行时的腹痛经历,让我明白等热水喝的难熬体验,再次旅行时果然用上,在成都吃辣吃伤被胃痛痛醒的夜晚,奔向插上酒店送的ml一瓶的水的饮水机马上喝上45度热水的时候,那种慰藉难以言说。等一下有什么关系?有时候就是有等不了的时候呀。

旅行回来之后,对于即热式产品的好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又买了一个桌面冷热智能杯。它可以加热和制冷,其实已经种草很久了,但总是觉得鸡肋,因为制冷功能对我来说基本没用,而水倒进专用导热杯子加热到55度需要二十多分钟,实在是漫长,杯座自带的的无线手机充电又不是必须品。

但真的用上之后才发现前所未有的方便,且不说手机无线充电和水杯加热共用一个插座的方便,刚上班的前半小时其实不怎么会想起来喝水,平时烧开之后等水凉的时间其实也大概这么久。但温度升到55度之后,便会一直保持在这个温度,随时拿起杯子,入口都是热水,感受得到从胸腔蔓延的暖,在夏天空调室里,这种微烫比常温更有解渴的感觉。和饮水机相比,牛奶、可乐、咖啡、茶等饮料都可以直接倒进去导热杯,外卖叫来的盒装饮料,倒进杯子之后,有了在奶茶店堂食的感觉。在下午茶时,也便能忍住不与同事一起叫奶茶。

从家到办公室,现在我都能达成即热即喝的需求了,之前精心挑选的热水壶闲置起来,但我仍然找得到它们的用处,在需要烧热水袋时用到大量的热水的时候,在不放心水需要彻底烧开的时候等,对于喝水的需求,我非常执着,对于执著的事,发现有更多幸福感和可能性,解决那些在旁人眼中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满足也是乐趣。

有一次我忍不住用智能杯冷了一杯10度的冰可乐,下肚的那一刻全身一震感觉,让我想起年少的表姐坚持要喝冰水的样子,那一刻,我大概明白了她想要表达的,喝水时就能让身体感受到那种爽快,以及自我存在感。

↓点击阅读「生活美学」往期文章↓

美好生活种草节

满减元

夏日主题、爆款专区

秒杀9.9元起

好物尽在

↓↓点击直达优惠专区

文经遇见张小娴?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洁,豆瓣阅读作者,杂志编辑,《时刻》专栏作者。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