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镜头:年迈的男子在生气后,捂着胸口倒地,甚至再也没起来。生活中,很多人也有过「胸口疼」的经历,有的像针扎,有的则像块石头压在胸前……有一种胸口痛,其实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引起的,这种病例在疼痛科会经常遇到。那么,什么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呢?它何为常被误以为是心脏病呢?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传统医学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导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原因 1、急性外伤:提重物时不慎发生扭转或撞击,以致胸椎后关节的位置发生改变,对神经、血管等造成挤压,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2、慢性劳损:胸椎间盘变薄、关节囊、韧带松弛等由于长时间的劳损而引起的病变都会导致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以不协调的姿势工作会引起背部软组织的过度紧张,促使内平衡不协调,最终诱发胸椎小关节紊乱。为什么胸椎紊乱常被误当心脏病? 1、易误诊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在运动创伤中极为常见,又极易被忽视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医务工作者开始慢慢重视脊柱相关疾病,本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胸椎已经出现问题,通常病人会因胸闷、胸痛或背部疼痛,到内科就诊,因而耽误治疗。2、拍片也看不出来的毛病“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发生,可以是活动体位不当,或经常性疲劳以致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僵硬,导致胸椎局部劳损、水肿、粘连,压迫神经,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临床症状。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是解剖位置上很细微的变化,所以就算拍片也不容易发现。本病的发现,基本是靠医生对患者症状的判断,以及在脊柱上的触诊而发现的。有些人也因为背部疼痛症状不明显,或没有自觉性的疼痛,而忽略了此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下面分享4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防治方法:1、活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时动作不要过猛、过快,用力适当 2、强化脊柱相关肌肉的锻炼 3、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时,避免不良姿势 4、警惕平时的嬉戏打闹中,不要做伤害脊柱的危险性动作。如掰颈、摇颈,猛烈推搡等。 该病患者可以来医院疼痛科使用针刀疗法或通针疗法治疗。往期回顾 南京电视台专访|通针专利技术发明人周建斌主任 经常夹一夹背部,颈椎、腰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 脖子为什么一转就嘎巴响? 久坐最伤身!几个小动作让你肩颈不痛,腰背不酸,腿脚不麻(动图教学) “富贵包”是怎么产生的? 膝关节您了解多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