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学说之肺

时间:2023-4-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小儿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丹芪偏瘫胶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5489.html

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肺与六腑中的大肠相为表里。其在液为涕,在体为皮,在窍为鼻,其华在毛,在志为忧。肺为娇脏,肺主宣降,喜润恶燥,以降为顺,在五行中属金,与自然界秋气相互通应,为阳中之阴。

(一)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即主持,管理之意。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肺主气,是肺能主持、调节各脏腑经络之气,肺主气指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功能。

(1)主呼吸之气:肺为呼吸器官,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呼出体内的浊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肺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完成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并促进气的生成,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肺主呼吸之气功能正常,则呼吸调畅,气体得以正常交换。肺主呼吸之气失常,肺气不利,则可见咳嗽、气喘等症。当然,呼吸的吐故纳新由肺所主,但呼吸的深度与肾相关,这部分内容将在以后“肾主纳气”功能中进行介绍。

(2)主一身之气:肺不但主呼吸之气,而且还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成。肺参与全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宗气的生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一是脾胃运化的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清气和谷气结合生成宗气。宗气生成后聚积于胸中,其运行上至喉咙,下蓄丹田,贯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功能是出喉咙助肺以司呼吸,贯注于心脉,助心以行气血,为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动力。由于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都与宗气有关,而宗气的生成又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所以说肺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二是气机的调节。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之气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着人的呼吸,促进着脾胃的运化,维持着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肺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的呼吸运动,呼气的过程是气的升、出过程,而吸气的过程是气的入、降过程。肺有节律的一呼吸,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可影响到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从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清气吸入不足,宗气生成减少,助肺呼吸的功能减退可见咳喘无力、自汗气短;助心行血的功能减退

2.朝百脉,肺朝百脉,指全身的气血均通过经脉朝会于肺,肺助心行血于周身血脉的功能。其生理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气体交换。因全身的气血均通过经脉汇聚于肺部,通过肺的呼吸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随着血液流布全身,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一是助心行血。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肺朝百脉,将肺气散布于血液之中,可以辅佐心脏,推动血液的运行。若肺气虚损,清气吸入减少,宗气生成不足,助心行血功能减退,可导致心血瘀阻而见心前区憋闷刺痛等症。

3.通调水道,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疏通、调节水液代谢通道的功能。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体现:是通过肺的宣发,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滋养皮肤、孔窍。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呼气与卫气调节汗孔的开合,以汗的形式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的肃降将上焦水液向下布散,滋润五脏六腑;代谢后的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经膀胱排泄出体外。此外,肺的肃降,能推动大肠的传导,通过粪便也可带走部分水液。由于肺位于人体的上焦,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故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之说。如肺的宣发或肃降功能失常,水道失于通调,水液代谢障碍,即可见尿少、颜面和周身水肿等症。正是基于上述肺通过调控全身气血、津液而治理调节全身生理活动的功能作用,故称肺主治节。治节,治理调节。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使呼吸节律均匀,平稳深沉,有利于气体交换。二是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通过肺的宣降和呼吸功能,以协调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三是治理和调节气血之运行,肺生成的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对人体的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这次新冠疫情应该是让大家对肺都有深刻的印像了,发表在《法医学杂志》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告诉我们:死者肺部切面出现灰白色黏稠液体,气管腔内见白色泡沫状黏液,右肺支气管腔内见胶冻状黏液附着。正是这些黏稠的液体堵塞了肺泡,堵塞了气道,堵塞了肺间质,堵塞了支气管,让肺逐渐散失换气功能,让病人处于缺氧状态,最后出现呼吸衰竭而死,这充分的说明了肺主气主水液的重要性,

这些黏稠的液体中医叫做痰湿。肺里面的气道被堵住了,我们只要把这些气道打开,把痰化掉,把湿气去掉,让肺泡干干净净,让支气管畅通无阻,根本不需要给氧,患者自己就会恢复肺的功能,自己就会吸氧。为什么西医治疗里,给了呼吸机也没有用,因为肺被痰湿堵住了,给了氧气也没有,吸不进去如果在轻证的时候就开始化痰,也就不会发展成重症了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娇脏,娇,即娇嫩之意。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故易受邪侵。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六淫等外邪侵袭机体,无论从口鼻,还是从皮毛而入,均易犯肺而致病;且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凡其他脏腑的病变,易上及于肺。所以,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临床上治疗肺系疾病,也常常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用药以轻清、宣散为要。

2.肺主宣降,宣即宣发,宣通与布散;降即肃降,清肃、下降。肺主宣发,具有排出浊气,宣散卫气,敷布津液和气血的功能,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运动特性;肺主肃降,具有吸入清气,下输津液,清洁肺脏,下降气机的功能,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肺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是通过肺气的宣降运动来实现的。

3)肃清呼吸道:肺为清虚之体,肺内充满气体,不容异物,通过肺的肃降,可肃清呼吸道的痰浊等异物,保持呼吸的通畅。肺内异物不得肃清,见咳嗽、吐痰、呼吸不畅。肺气以降为顺肺位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中居位最高,以覆诸脏,称之为华盖。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天人相应,肺气以降为顺,肺气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故有“肺为脏之长”之说。肺为阳中之阴脏,通于秋气,其性收敛下降,可制约心阳,防其亢烈,使心肾相交。肺气主降,肝气主升,升降相因,互制互用,气机回环。且肺气降,则一身气血津液上升至肺,必归于升已而降,与下焦肾气之降已而升遥相呼应,构成气血津液升降相因的循行模式。

肺喜润恶燥,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而恶燥。在病理上,燥邪易灼伤肺津,日久还可化火耗阴,肺失滋润,致肃降无权。故肺有喜润而恶燥的特性。

(三)生理联系

1.在志为忧,藏魄,以五志分属五脏,肺志为忧;以七情配属五脏,则为悲,悲忧同属于肺。悲忧,虽属不良性情志刺激,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都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过度悲伤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使肺气不断地消耗。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伤肺气。反之,在肺虚时,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下降,也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肺藏魄,“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体冷热痛痒等由皮肤感之,而肺主皮毛。啼哭,声音由肺所司。本能反应、动作与宗气推动有关,故言肺藏魄。

在液为涕,涕,为鼻腔黏膜分泌的种黏液,具有润泽鼻窍的功能,并能防御外邪,有利于肺的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涕液可润泽鼻窍而不外流。如风寒犯肺,则鼻流清涕;风热犯肺,鼻流黄稠涕;燥邪伤肺,则鼻窍干而无涕或少涕。

在窍为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鼻喉皆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肺通过鼻窍与外界直接相通。鼻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气功能,鼻、喉本身即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呼吸的进行;二是嗅觉功能,可分辨各种气味。中医学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均需依赖于肺气的濡养作用,喉上通于鼻,司气息出入而行呼吸,为肺之门户。肺主气,声由气发,故声音的强弱与清晰度与肺功能关系密切。当肺功能失常,常引发鼻与喉的病变,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喉痛、音哑或失音等。而外邪侵袭,也常从口鼻而入,引发肺的病变。

在体合皮,皮,指皮肤,是一身之表,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肺对皮肤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体表,以利于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及防御外邪的作用;二是肺气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布散与全身皮肤,使之红润光泽。

其华在毛,毛,指毫毛。肺对毫毛的作用主要体现于肺气宣发,将脾胃运化的精微物质输

送到毫毛,以营养之,使其光泽黑亮。又由于习惯上,往往将皮毛并称,《内经》又将皮毛的汗孔叫做

“玄府”或“气门”。所以,临床上皮毛受邪,常常内合于肺,治疗外感表证,宜解表与宣肺并用。以上就是对五脏之中,肺的浅述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