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呀~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即将进入甜美梦乡 突然就像触电般抖了一下 或者不由自主猛踢一下 瞬间被惊醒 有人说这种情况叫入睡抽动 是你的大脑在防猝死 这是真的吗? 郭兮恒 首都医科医院 呼吸睡眠中心主任医师 这种说法没有直接的科学依据。 从睡眠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在睡眠的过程中,神经系统是趋向于抑制或平稳的状态,这个时候大脑一部分的神经系统活动是处在休息状态,另外一部分是处在一个更加活跃的状态,控制大脑的过程是有一个神经的网络机动系统,机动系统传递信号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传递信号错误,这个错误的现象就会使我们肢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处在一种兴奋或出现抽搐的现象。 也就是说,睡觉时偶尔抖一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类似平时打嗝、眼皮跳、身体疲劳或精神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动等,如果平时身体健康,不必过于担心。 小贴士:孩子或过度运动以及情绪比较紧张的人身上容易出现。 如何预防? 1.规律作息,保持活力 生活作息要规律,成年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如果没办法睡足7个小时,可以午间补充小睡。 2.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过量摄入咖啡因会造成神经过敏、焦虑失调。 3.适度伸展拉伸,释放疲惫 临睡前半小时,可以做一些轻柔伸展或舒缓瑜伽动作,拉伸腓肠肌、足部肌肉,缓解肌肉的紧张,能够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4.借助音乐,增添乐趣 欢快、愉悦的音乐能够让疲惫的身心增添不少乐趣,睡前听一些轻音乐还能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5.正确睡姿,舒展身体 尽量避免趴着睡、蜷着睡,这时会使胸腔被直接压迫,心脏、肺部容易出现不适感,当胸闷、呼吸不顺畅时会引发临睡肌抽跃症。 来源:FM综合自CCTV生活圈、科普中国 一键三连 分享周知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