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ldquo胸腔支点rdqu

时间:2020-7-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37.html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音乐学院老师教你歌唱

超0万人跟着我们学歌唱

今天学习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博士生导师董华教授录制的一节公开课。在这节课上,董华教授强调运用“胸腔支点”来控制气息、调节音色,以此达到科学歌唱的目的。作为歌唱中最根本的气息“储存器”,胸腔共鸣是整个歌唱训练的重点,从吸气开始,就必须学会打开胸腔,同时注意把力量集中在“胸腔支点”上,作为气息的支持点,用“巧劲儿”控制气息,调节音色。吸气时,气息进入肺部,胸腔扩张,我们能体会到前胸、肋骨、后背肩胛骨打开,并形成向外的支持力。这种支持状态,在歌唱中极其重要,可以说几乎所有歌唱发声的力量来源于此,所以在初学阶段,应该尤其注意这种“打开”的状态。“胸腔支点”在哪里呢?“支点”本身是声乐教学的一种提示和比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声音问题,对于“支点”的位置都有所调整,我们在充分吸气打开胸腔后,注意体会前胸胸骨位置最突出的力量,这就是歌者通过吸气体会到的自身的“胸腔支点”。笔者从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发现,绝大多数歌者体会到胸腔支点在“衬衣第三颗扣子”的位置,因此读者可以参考此类共性情况。歌唱时,要体会声音依托在“胸腔支点”上。毋庸置疑,气息来源于丹田(小腹),但一定要体会利用胸腔支点过渡支持,把气息力量“折射”“打向”高位置共鸣腔,这样的音色明亮、轻巧,在高音的演唱中易于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胸腔是高音的基础,让胸腔作为高音的支持,是有利于歌者充分控制高音的。

慕课|科学练胸腔

“胸腔共鸣”三大要诀

通气息、松共鸣、稳高音

长按并识别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