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胸膜炎

时间:2020-1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胸膜炎是指由治病因素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也可称为“肋膜炎”,主要临床表现可有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至呼吸困难等,可并发肺部感染。西医主要应用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胸腔穿刺抽夜。中医可应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门纯德

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小柴胡汤加金银花15g、连翘12g、枳壳6g、天花粉9g、牡蛎12g、玄参15g、全瓜蒌15g。若湿性者,小柴胡汤加金银花15g、蒲公英15g、茯苓12g、牡蛎15g、川贝母9g、亭苈子6g、防风10g、黄芩宜加量治疗。

李可

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重症腹膜炎

男,14岁,西医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经输大剂青霉素不能控制。高热39.5℃,持续不退,神识昏迷。见上证,恐有热毒攻心犯脑之虞。予增损攻毒承气汤釜底抽薪,清热解毒排脓:

二花g、桃仁15g、丹皮15g、紫草15g、生石膏30g、冬瓜仁60g、生大黄(后下)10g、甲珠10g、皂角刺10g、甘草10g、蚤休15g、生薏苡仁45g、芒硝(冲)24g、三七粉(冲)10g。2剂。

上方日夜连服,2小时一次,得畅泻去芒硝。

二诊:热退,腹痛减轻,摘自《辨证奇闻》

清肠饮(金银花90g、当归60g、地榆g、麦冬30g、玄参30g、甘草9g、薏苡仁15g、黄芩6g、水煎服。治肠痈腹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者),2小时一次。

三诊:上方服一剂,肿痛全消,已能起床。上方再进一方,后又服清肠饮2剂以清余毒。

施今墨

悬饮(渗出性胸膜炎),症状寒热咳嗽气促,胸痛咳时尤剧,食欲不振,周身倦怠,胸脘有积液,外邪乘肺,表里不和,水饮停积,以致寒热,咳嗽,胁痛,气促。西医诊为胸膜炎,中医诊为悬饮,治以和表里,调气机,清热逐饮:冬瓜子30g、陈橘红6g、甜瓜子30g、旋复花(代赭石12g、用布包)10g、陈橘络6g、赤茯苓10g、鲜苇根10g、丹参15g、赤芍10g、鲜茅根10g、丹皮10g、橘叶10g、杏仁6g、北柴胡5g、炒赤芍5g、苦桔梗5g。

按:方用柴胡,苇根解表;茅根,赤芍,丹皮清热;冬瓜子,甜瓜子,车前子,赤苓,橘红,杏仁祛痰逐饮;丹参,旋复花,代赭石,橘叶,橘络,枳壳,桔梗,陈皮活血调气止痛。服药5剂即使胸水吸收,收效甚速。

赵锡武

1、证见以高热,胸痛为主,畏寒,心下痞闷气短,脉滑数或洪,苔黄腻,可用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去甘草加芫花。若发热痰多,吐脓色黄如米粥状痰,咳嗽气短,宜用前方加千金苇茎汤,并加重清热解毒之品川连,黄芩,蒲公英,犀黄丸等,胸痛甚者加牡蛎,桔梗。

2、症见时常胸痛,寒热不显,咳嗽,胸膜增厚显著,脉弦苔腻,治以淡渗利水,可用《金匮》木防己汤加茯苓,芒硝。

3、证见咳嗽气短,甚则不得卧,四肢厥冷,眩晕乏力,胸脘积液,脉沉细无力,苔白质淡,治宜温阳利水,化气和中,可用真武汤合越婢汤加减:①胸胁痛甚者,可加青陈皮,川楝子。②发热甚者可加犀黄丸冲服,③咳喘不得卧,痰稀或呕,可用小青龙汤加减。④胸胁胀痛,无寒热,可用《金匮》木防己汤。

朱良春

渗出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由风湿病,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引起的,以胸脘积液,伴见发热,胸胁胀闷,咳嗽,气急,咯唾引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与中医“悬饮”近似,朱老对此病常用“控涎丹”配合对症汤药,每收捷效。其方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各等粉,研末,面糊为丸,每服2-3g、每日一次。服后当畅泻稀水,如服隔半日仍未泻下者,可加服一次,剧泻者则下次服药可酌减。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