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于年评出,当时的要求是55年以上的行医经验以及令人信服的临床治疗能力,郭子光老先生就是首届国医大师之一,,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今天学习他老先生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验案一例。目前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的治疗,少量等其自行吸收,大量胸腔积液除了病因治疗,多直接物理抽取或者置管引流,此例患者为包裹性,治疗经验可供大家学习。 从悬饮论治包裹性胸腔积液案 蒋某,男,63岁,干部,初诊时间:年7月20日。 主诉:发现右下胸腔包裹性积液2月余。 病史:患者两月前在成都市结核病院做肺结核球手术后,又发现右下胸腔包裹性积液,一直服用利福平及其他西药未取得满意疗效,近日在该院X线照片检查,病情如故而来寻求中药治疗。 现症:自诉右侧胸胁疼痛胀满,咳嗽、喷嚏时增剧,短气,身无寒热,轻微咳嗽有少许稀薄白痰,饮食佳,二便如常。察其体质偏瘦,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沉滑。 辨治:本案乃水饮实邪结滞于胸胁,气机升降不利之证,但因其体质偏瘦,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舌质淡可知患者体弱气亏,水饮实邪乃气虚不能散津凝聚而成,为本虚标实之证。水停胁下,古称之为“悬饮”。患者身无寒热,当为仲景所谓“表解者,乃可攻之”之证。当先实后虚,行气逐饮,以复升降。用香附旋覆花汤、小陷胸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化裁治之。 处方: 香附15g,旋覆花布包煎15g,苏子15g,陈皮15g,茯苓15g,法半夏15g,瓜蒌壳15g,葶苈子15g,薏苡仁20g,黄连10g,大枣10g,降香10g。 5剂,每日1剂,水浓煎,日3服。 二诊(年9月9日):患者持方回单位指定配方部配方,共服30余剂,症状逐渐缓解,于9月6医院X线照片复查,报告胸腔积液消失,增生性粘连存在。在服中药期间,患者鉴于西药的副作用大而自行停用利福平等西药。目前虽有粘连存在,但无自觉痛苦,乃转入善后调治,用柴芍六君子汤收功。 按:本案当属中医悬饮一证。《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胸中为宗气之府,饮停胸中则宗气不畅,上不能出喉而司呼吸,下不能贯心脉而助血行,故发为咳嗽、短气;肝脉循于胸胁,嚏时胸胁筋膜牵扯则痛甚。故《金匮要略》云:“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饮为阴邪,非温不化,但郁久则易化热,正所谓“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郭老在治疗上以香附旋覆花汤理气通络,蠲水逐痰;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降气。后期以柴芍六君防治生痰之源,促进疾病的恢复。 方中香附疏肝理气,旋覆花、苏子降肺气,薏苡仁、陈皮、茯苓、法半夏燥湿和胃化痰,瓜蒌壳豁痰开胸,葶苈子泻肺利水,黄连苦寒燥湿同时也可防止全方过温,降香行气导其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逐水之功。 本案之奇,在于胸腔积液于中医病证中本无具体体现,唯审查精详,辨证用药才能收获良好效果。在治疗胸膜腔积液上,中医药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疗效上获得广泛的肯定。郭老在此病治疗上颇有建树,选方用药,重者常常用控涎丹或十枣汤,轻者多采用本案所开方药,再根据寒热略事加减即可(重者亦可先与本案方试治,若不效再施控涎丹、十枣汤猛剂)。郭老认为,胸腔积液虽为中医“里证”,但仍可存在表里同病的情况,此时的治疗要点是“表解者,乃可攻之”。若有寒热等表证存在,当先解表,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之。但患者若为包裹性胸腔积液,单用中药尚属难治,必要时需要中西相结合。 今天没有划重点。文章内容部分摘自《国医大师郭子光奇疑难证辨治例》,人们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尹玲等。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中医思维很重要——刘方柏基于临床病案谈如何治疗疑难重症 芍药甘草汤的新用途——四川老中医宋加太老先生临证经验 肺间质纤维化痰热盛者可用千金苇茎汤——学习高荣林老先生经验 秀发片片落下,吃点丸药吧——名老中医谈脱发治疗 筚路蓝缕倾情杏林——记录我导师刘平教授的中医临床与科研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