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院咨询 http://m.39.net/disease/a_10490515.html 40℃高热、咳嗽乏力、血小板减少… 医院就诊后 发现自己竟感染了 “新型布尼亚病毒” 今年以来 南京的王医院接诊的 第37位感染者 “感染病毒后,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迅速减少、白细胞减少,最终导致患者体内出血(脑出血)或多器官衰竭。”医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说。 新型布尼亚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来源: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采茶时, 蜱虫叮咬导致感染 今年65岁的王女士住在南京市溧水区,家里有几亩茶园。在一次采茶之后,王女士感到身体不适,几天后就开始发烧,最高温度一度达到40℃,并伴随畏寒乏力的情况。 医院,医院诊断显示—— 当时王女士血压偏低,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 不久后又出现咳嗽咳痰、脉氧下降症状,但就是查不出原因,情况十分危急。 随后,王女士医院感染病科,经过仔细检查,王女士竟被感染上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入院之初,王女士情况比较危急,心、肺、循环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金柯介绍,专家就高度怀疑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的。 夏季易发生 可能人传人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了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这个病毒最早就是在河南蜱虫中发现的。” 作为“新型布尼亚病毒”专家,盛吉芳表示,今年浙江也出现感染患者,有2例患者因感染该病毒死亡。 年上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率先从河南省一份病人标本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布尼亚病毒。“蜱虫叮咬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盛吉芳介绍,因此,惊蛰以后,夏季这段时间,蜱虫滋生活动频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病例数也明显增加。 “除了蜱虫叮咬传播外,人传人也是有可能的。此前就发生过通过患者血液或粘膜接触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的案例。” 盛吉芳提醒,因此救治患者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该采取必要预防保护措施。 “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好发于丘陵地带,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盛吉芳提醒,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避免儿童到荒草地、灌木丛里玩耍。一旦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就要警惕是否感染病毒,立即有针对性治疗。 注意!注意! 近期各类传染病集中出现! 除蜱虫外, 蚊虫、恙虫等各类虫 叮咬滋生的感染病 连连发生! 恙虫出没! 被咬后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近期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出现胸闷气喘,还出现发热、畏寒、寒颤、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测体温37.8℃。入院当晚,王先生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吸氧也不见改善的状况。 在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皮肤科等科室的不懈努力下,对患者的皮疹行活检后,终于查找到元凶,是一种名为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病原体,追问病史,王先生发病前曾在野外钓鱼。 找到病因了!原来是恙虫惹的祸!医生对症治疗,王先生终于在进入ICU第15天顺利脱机拔管,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6-9月是恙虫活动高峰期 被恙虫叮咬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恙虫病除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症状外,与感冒等高热疾病不同的是,患者往往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恙虫病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很快会出现发热,并引发心肌炎、胸膜炎、脑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如果发现自己持续发烧,且经治疗后不退烧,或者腰、腋窝、腹股沟等处有焦痂,结痂部位总是不好,就要考虑是否是恙虫病,应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每年5月是恙虫繁殖的起始期,6月至9月达到高峰。市民进行野外活动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脚,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流行季节不要在草地坐卧,避免在草丛、树枝上晒衣服和被褥,减少被恙虫叮咬的机会。 来源:江门发布、健康时报、海峡导报、健康湖北、开平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扩散!新型病毒!37人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