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福寿养老金关于保命钱,你必须知道

时间:2021-10-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小编综合人民日报、凤凰财经、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金融界等资料,来和您谈谈养老金那些事!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星期二)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希望今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公开征求意见,后年推出。方案将渐进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推出后至少五年以后才会实施。

为什么要延长退休年龄?原因在于应对老龄化。当前,在我国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面临的难题较多,养老金缺口巨大。有专家测算,如果延迟退休,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拿钱,还要继续缴纳养老金,这样一来,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亿元,减缓基金缺口亿元。因此,“晚退”可以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一剂“猛药”。

“我国男女平均退休年龄仅为53岁。北欧国家男女同龄67岁退休,西欧大部分国家是男女同龄65岁退休,分别比中国多10年以上。再看寿命预期,我们仅仅比这些国家短两三年或三四年,这可以看出退休年龄的空间男女平均有10岁以上,所以退休年龄是可以变动的,并且很急迫。但提高退休年龄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要把这些年龄分散到一个很长的时间表里,渐进式地提高,让人们有个较长的心理适应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

如果你了解了养老金的一些真实数据及相关概念,你会感到未来靠养老金保命,还不如领养《超能陆战队》中的萌物贴心的暖男大白,可以为你遮风挡雨,还可以抱一抱带来温暖。

大白常说的口头禅是:在1到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你的疼痛?动画里面的大白恰好是当下老龄化社会人们内心渴望的一个象征。不妨问问:在1——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养老金的疼痛?下面我们聊聊关系到养老金秘密的10个要点。

1、替代率越高越好吗?

要想真正了解养老金的秘密,必须先知道替代率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替代率就是养老金收入与工资收入的比率,假设你工作时月工资为元,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为元,替代率就是50%。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想着肯定替代率越高越好。事实上却未必如此。详细说起来,替代率有两个:目标替代率和交叉替代率。目标替代率是单个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另外一个概念是交叉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个人养老金与同期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这个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你退休后的社会保障程度。因为这个指标是把你领取的养老金跟现在上班的人挣的钱来比较,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这个看看你老了以后的生活水平被现在上班的人能甩几条街。一般地,养老金收入越低,交叉替代率就越低。

2、怎么判断自己养老金多还是少?

从上面概念的讨论就明白了,你养老金的多少要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一个是横向,就是目标替代率,自己跟自己以前的收入比;一个是纵向,自己的收入跟现在上班的人比,就是交叉替代率。明白了这个,就不会被一些专家讨论养老金时说的替代率忽悠了。

3、怎么判断自己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

很多人觉得,要在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一定得与自己退休前领取的工资一样才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同期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一样,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大致可以保持不变。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退休后平常的生活支出、社会应酬等各项费用就减少了。另外,你要想想,上班的人领取的社会平均工资还得供养没有收入的小孩等。

4、多年来中国养老金到手的越来越少

看一组专家提供的数据:全国平均替代率从年的45.45%下降到7年的32.58%,8年间下降了28.3%。简单地说,一个退休者如果年退休时能拿45元养老金,那么到7年只能拿到28元。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随着经济的增长,平均替代率水平会越来越低。退休人员会越来越被排斥在社会发展轨道之外,这个时候你会痴痴地想着,身边有个大白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

5、养老保险替代率最低为40%,满意的替代率上限为57%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很多地方已经明显低于40%,而且还在下滑。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公约》中规定,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世界许多国家替代率在40%-60%。而且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发展水平很低,主要就靠社会养老保险,如果替代率太低,很多退休者会陷入贫困状态。

当然,替代率也不能过高,因为替代率越高,现在在职人员和企业的负担就会越重。一般地,要让退休者生活水平与在职时相当,替代率要达到57%左右。

6、每年上调退休金并不能保证养老金不缩水,中产阶层都将陷入贫困

目前政府已经连续10多年每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但这只能说明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金额(绝对保障水平)提高了,养老金的相对保障水平---替代率,却可能因为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幅度太小而相对社会平均工资大幅下降。也就是说,上调的步伐赶不上上班者的工资收入增长步伐。

根据一组数据,退休10年后,高收入者的替代率仍超过50%,而低收入者的交叉替代率则下降到27.24%,只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再看看现在的所谓中产阶层:退休10年后替代率从56%下降到37.87%,已经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最低40%的标准,大部分中产阶层的生活将陷入贫困。

7、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越低;女性养老保障水平要比男性低

从上面讨论可以很容易推出: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越低。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这两个因素,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退休人员领取的退休金相对于在上班者的收入水平只会越来越低。简单说,退休越早越吃亏。现实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事:两个人工龄基本相同,甲可能比乙早退几个月,两人社保基数就不同,领到手的养老金也差好几百元钱。

现在女性干部55岁退休,女工人和女个体户及帮工50岁退休,特殊工种女45岁退休,平均看女性退休年龄不会超过56周岁。但目前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平均预期余命达20多年。而且女性一般比男性长寿,这些因素导致女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领到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少。

8、当前社保制度提供的真实保障水平达不到预期标准

上面说的替代率会逐渐减低还不是最坏的。我们说的这个替代率只是名义上的替代率,实际替代率比这还要低。政府规定的社保养老替代率是59.2%,一个缴费35年的标准人名义能实现的替代率是58%,而这套制度实际能实现的替代率只有49.48%。简单说,政府设计是想给你59元养老金,而政府算出来的只能给到58元,实际最终你拿到手的只有49元。

9、很多人在生命的后期只能靠微薄的基础养老金过活

我们都知道,基本养老金包括统筹部分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个人账户资金名义上个人有所有权,但运营增值权在社保机构手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账户内资金总额除以个月计算,即制度计划发放的养老金年数比职工实际生存寿命要短。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生命后期提前把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完,只能靠很少的基础养老金度日。

10、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方式应该改变:从确定年金改为生存年金发放方式

目前这种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是确定型的,把个人账户资金当成财产来使用或继承,而不是体现养老的基本功能,有专家建议在个人账户之间调剂余缺,根据实际生存寿命来发放个人账户资金。这样的话,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从以上的专业分析来看:未来靠养老金养老,那真不如领养暖男大白,也许他的拥抱更能温暖你!各方面专家都提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水平过低,应对养老风险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给自己补充一份优质的商业养老保险!

人保寿险惠民福寿年金保险倾情上市,让您的老年生活更有品质,更美好!

投保年龄:

0—64周岁,身体健康的人

领取方式:

领取年龄:55、60、65

交费方式:趸交、5年、10年、15年、20年

养老年金领取方式:

年领、月领

领取期限:终身(年金领取方式与年金类型于投保时由您选择确定,年金领取起始日后,不得变更领取方式与年金类型。)

身故保险金: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约定的年金领取起始日前身故,我们按被险人身故当时本合同的现金价值与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年金类型:

普通终身年金:于保单年(或月)生效对应日给付年金直至被保险人身故,本合同终止。

保本终身年金:我们于保单年或(或月)生效对应日给付年金,直至被保险人身故。若被保险人身故时我们已给付的年金总和小于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我们按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与我们已给付的年金总和的差额,向身故保险金受益人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产品特点

1、覆盖面广,老少皆宜:0-64岁都可以买;

2、年金领取,明白放心: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全全领取;

3、缴费灵活,自主安排:多种交费方式可供选择;

4、领取灵活,安享晚年:我的养老我做主,何时养老自己说了算;

5、专款专用,养老无忧:专属账户,确保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福寿养老,全民共享!

备注:本宣传资料仅供客户理解产品所用,具体内容请以产品条款为准。

人保寿险北京市分公司为您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如对我公司保险产品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全国服务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凤凰财经、21世纪网、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