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觉得:当医生真是挺没劲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遇到个“炸雷”,炸得你垂头丧气深深无力! 炸雷1的目标是一位姑娘:28岁的年轻女士,研究生毕业两年,觉得胸口闷,一周了也不见好,到医院检查一下吧。 拍了X光片子,结果显示右肺全部被水填满,一点空气都没有了。 年轻人,这类胸腔积液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结核性胸膜炎。难道她不小心接触结核病人了? 做个CT吧: 大量胸水,右侧肺叶全被压闭。 住院,穿刺抽水治疗吧,顺便去化验一下。 结果,病理科一个电话打过来,主治医生的手机差点摔了:啥?查到癌细胞?没搞错吧,病人才28岁! 是的,没错,28岁的肺癌,大量恶性胸水…… 年轻,已经不再是癌症的安全区。 这位姑娘,病理是低分化腺癌。 之后是沉重的化疗,反复的住院,然后是靶向药物…… 天可怜见,姑娘的病灶对这些治疗手段很敏感!效果很好! 昨天来复查,已经两年半了(她31岁了),看上去气色还不错!复查结果也令人满意: 取了报告临走时,她握了握小拳拳,说道,我很怂,但是不能退!加油! 祝福她有一个长久的带癌生存期! 这个病例,甚至一直没有找到原发灶在哪儿。 有一小部分低分化癌很早的时候就会发生转移扩散,以转移灶的症状为首发,但原发病灶极小,常常难以找到。 炸雷2的目标是他:值班室门口遇上一位60多岁的老人,头发斑白满脸风霜,小心翼翼地问:医生,我儿子的CT片,能不能麻烦您稍快一点看看啊。 行的,不忙的时候,对这么礼貌的老人都乐意照顾一下。 结果打开图片就愣住了,肝癌?28岁?不会吧! 在肝脏的边缘看到一个小结节,才1.1厘米,稍凸起于肝表面,而且它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提示这是肝动脉供血的小肿瘤,小肝癌? 结果继续往下看,找到了这个转移瘤。 不会吧,才1厘米多一点点的小肝癌,就已经转移了? 然而这还没完,更可怕是下面: 腰椎也发生了转移破坏,连腰大肌都侵害了。 这,这要怎么跟老人解释? 当时心里就有点慌,老人家就站在身后,等着我给他优先发报告呢。 “那个,大爷,您要不先到外面坐一会,我要好好看看这些片子……” 老人满脸沉重,却是摆摆手,悠悠地问, “医生,我孩子是肝癌吧?严重不?” 原来真相比我想的还要残酷! 老人的儿子,28岁的小伙子,上周摸到脖子下面有个硬结,位置固定,推不动,不疼,在彩超下做了穿刺,病理竟然是转移瘤,病理科医生高度怀疑原发灶来自肝脏。 今天做肝脏增强CT,是想看看有多大,多严重…… 28岁的原发性肝癌,多发转移了…… 没有手术机会了…… 这是今年遇到的第二例小肝癌伴骨转移,上一位才40岁,孩子还在初中念书。 年轻,已经不是癌症的安全岛。 癌症年轻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环境污染、水污染、转基因农药残留、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添加剂,也有人说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锻炼,缺乏阳光和新鲜空气,工作压力大。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姑且先不追究,只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从癌症的魔爪里逃脱出来? 其实就是16个字:健康饮食,科学锻炼,按时作息,定期体检。 养成规律的生活节奏,就能培养出健康的心态和体能,免疫力就不会滑坡,恶性肿瘤也就难以驻足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