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习题集版本一呼吸系统疾病八3

时间:2020-1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4.03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

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特点

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病变分期

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

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

绝大数痊愈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7.4.04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比较项目

支原体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肺炎支原体

多种细菌

发病情况

多为青少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

非化脓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部位

肺间质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肺组织结构破坏

形成脓肿时可有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肺叶实变的体征

融合时可有

预后

痊愈、良好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一般均无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7.4.05⑴肺硅沉着病 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 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①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 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 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⑷常见的并发症 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

7.4.06⑴肺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向纵隔、心包、横膈、胸膜等处直接侵犯,在肺组织内可沿支气管及肺泡间孔向周围播散;②淋巴道转移 胸内以支气管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胸外以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多见;③血道转移 常转移至脑、肾上腺、骨、肝等脏器。

⑵鼻咽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破坏最多见;②淋巴道转移 先至咽后淋巴结,然后至颈上深淋巴结;③血道转移 骨、肺、肝为最常见。7.4.07⑴死者生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⑵诊断依据:1)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3)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⑶死亡原因:呼吸衰竭,肺性脑病。⑷发展过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性脑病。⑸发生机制: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破坏肺的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使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缺氧还能导致肺血管构型改建,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还有肺血管数目减少,均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脑缺氧、水肿、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肺性脑病。

软件升级版

爱不释手,喜欢便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