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一、祝味菊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 1.附子配磁石 附子配磁石、生龙牡等重镇潜下的药物,温阳而又潜降,故称之为温潜法。祝味菊主要应用于治疗失眠。 他认为:“虚人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外,其为兴奋,乃虚性兴奋也,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故也。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则阳愈浮矣。此非亢阳之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 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急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戕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内经》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气虚阳浮之证,乃阳衰不能自秘造成的。” 因而祝味菊认为,虚者当温补,此乃常法也。 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2.附子配石膏(《危症难病倚附子》) 附子配石膏,一以扶阳,一以制火。附子之温,因可减低石膏之凉,然不能消除其制止分泌之功。体虚而炎热过盛,重附子而轻石膏,仍是温壮之剂。 阳明伤寒,全身抵抗太过,而心力不振。《千金》越婢汤,石膏与附子同用,一以制亢,一以强心。石膏之寒,足以抵消附子之温,然附子虽减其热,而不减其强心之用。 气盛而心盛者,用寒多于用热,亦不失为清凉之方。大凡药性寒热,可因朋侪之同化而变易其个性,然药味之本质能各个发挥其特效,此复方之妙也。 3.附子配枣仁(《浙江中医杂志》) 祝味菊曰:“此二药之效能,胜于西药之洋地黄。夫洋地黄之强心,固为西医所推崇,但药效不能持久,何况洋地黄对有些患者有副作用。而附子酸枣仁之强心,则无此流弊。对伤寒及杂病患者的心脏衰弱,无不在处方中重用此二药。” 因此,附子配酸枣仁二药具有强心之效力。 4.附子配熟地黄 对于阴阳两亏的疾病,祝氏均用此二药,再配合巴戟天、淫羊藿等,颇有效果。 而对外科之阴证,亦可用此二药。祝味菊曰:“阴疽之病,皆缘人体正气无力抵抗外来之细菌。治疗之法必须增加人体之力量,使其由阴转阳,方为顺事。 古来神灯照是很好的外治方法,今之操外科者弃而不用,惜哉!” 故此,祝味菊治疗阴疽,每以阳和汤为主,再加附子。 5.附子配羚羊角 附子与羚羊角,二味一凉一热,古方资寿解语汤有之,后世用之不多,而祝味菊则常用之。曾谓:“羚羊角治脑,附子强心,体虚而有脑症状者最宜。” 6.附子配知母 祝味菊曰:“温滋亦可以并用,附子与知母配合,其效更彰,不乏先例。” 扁鹊尝谓气怯而津液不足者,于附、桂等温燥剂中,重加知母,使其无温燥之弊,而有生津之功。伤寒患者有津液不足者,合用之,确具有此项效力。 仲景治风湿相搏,身体尪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夫尪羸者,即津液不足之人,附、桂之辛温以祛寒湿之痹,配以知母、芍药之滋阴以清热养津。 祝味菊常用此方,效果显著。 7.附子配大黄 附子之温配大黄之攻下,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伟,此祝味菊之独特经验。 他曾谓:“治阿米巴痢疾虽用芍药汤最验,但必须与附子、熟大黄共用,效力方著。” 8.附子配柴胡 此法祝味菊用得最多。寒热往来与疟疾配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肝大胁肋胀满配柴胡、当归、芍药,重则三棱、莪术,可使肝肿逐渐消失;配柴胡、控涎丹治胸膜炎有特效,则为祝味菊独得之秘。 9.附子配瓜蒌、薤白 祝味菊曰:“《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甚效,近世所谓风湿性心脏病颇类似乎此。”并认为,若再加附子等振阳之品,其效更彰。 10.附子配全蝎、僵蚕 祝味菊常用此法治抽搐,临床疗效显著。 二、陈耀堂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 1.附子配白术 名术附汤,主治脾阳不运,肾阳亦衰,湿浊凝聚之水肿。 如面目四肢水肿或大腹膨胀、小溲清长、大便自利等症,可以本方加五苓散、五皮饮等随症加减,使脾阳得运则湿浊化而肿自消。 陈耀堂平时对慢性肾炎而有上述症状者,用之多有效验。若加茵陈,名茵陈术附汤,为治阴黄之主方。 2.附子配人参 名参附汤,陈耀堂专用于西医诊断为休克、虚脱而证见虚寒、元阳不足之患者。 此外,如虚喘动则气逆,气短欲脱者亦宜用之。此方能温运阳分,大补元气,为急救之要方。 若汗出如珠,或冷汗淋漓,有亡阳之兆者,宜再加龙骨、牡蛎。 陈耀堂用于温病后期或喘急气虚、汗多亡阳等证,多能见效。 3.附子配黄芪 名芪附汤,治气虚阳衰,表分不固,虚汗倦怠等证。 用黄芪固表,附子壮阳,则卫阳得以外护,虚汗自敛。 4.附子配干姜 为祛沉寒、回阳救逆之主方。陈耀堂用于四肢逆冷之霍乱证及虚寒腹痛证有效。 附子与干姜均为纯阳之品,古有“干姜无附子不热”之论。凡属寒盛阳衰,或阳气将亡而见吐利、脉微肢厥之症,非用此回阳救逆,不可挽回。 5.附子配桂枝 可治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如《伤寒论》之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证。陈耀堂临床用之于风寒湿痹,效果良好。 6.附子配肉桂 陈耀堂多用于肾脏虚寒见腰髀痛楚,双足痿软,形寒乏力等症。 古方如桂附八味丸、右归饮之类,亦以此为主药,能于水中补火,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也。 7.附子配当归 名归附汤,陈耀堂常用于阳虚失红便血等证。 盖脾土虚弱,不能统血,血去阴伤,阳气亦虚,此等症久治不愈或时愈时发,其内有瘀阻,瘀血得热而行,陈耀堂悟之于仲景侧柏叶汤,吐血而用干姜,故遇瘀血证辄用附子、当归加祛瘀之品,多能见效。 8.附子配熟地黄 凡肾阳不足,舌苔腻而舌质红者,示阴阳俱不足,陈耀堂每以附子与熟地黄,仿八味丸阴阳并补之意,且借附子之走而不守,以行地黄之滞,可使补而不腻。 9.附子配麻黄 附子与麻黄并用,可温经发表,治少阴病阳虚而兼外感,如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又如治痰饮,《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陈耀堂仿仲景之意,每于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麻黄加术汤中加用附子以化寒饮,盖宣肺定喘赖麻黄,而温化痰饮则归功于附子也。 10.附子配白薇、银柴胡 可治低热、虚热。 患者形寒怯冷虚汗倦怠,用一般退热药无效者,陈耀堂每以附子加白薇、银柴胡、生牡蛎、浮小麦及生姜、大枣,投之辄能应手奏效。 11.附子配石决明、牡蛎 可治阳虚头痛颇佳。 一般头痛症,人多不敢用附子,唯恐厥阳独亢,用附子以阳助阳。 但不知肝脏体阴而用阳,故有阴虚头痛,亦有阳虚清阳不升之头痛,陈耀堂用附子使清阳上升,用石决明、牡蛎以使浮阳潜降,治之多有愈者。 12.附子配大黄 如附子泻心汤、附子大黄汤,寒热并用,温攻兼施,能温中通便,是温药下之之义。 陈耀堂每于阳虚而有里实,需用攻下者,使里实去而阳不伤。 13.附子配橘核、川楝子 陈耀堂多用于治寒疝。 厥阴之脉络阴器,厥气失于疏泄,加以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故疝气作痛。 陈耀堂治以祛寒疏泄,疏泄以橘核、川楝子,而祛寒则当重用附子,以附子加入疏泄厥气之中,则阳气盛而寒气自去,再佐以补益升提之品,则疝痛自释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