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你以为“类风湿”与“风湿”是一样的?其实并不是!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年卡维尔蒂、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2、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1、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计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2、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抗链(抗链球菌溶血素)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将近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抗链增高的情况,通常在1:以上。当然,风湿性关节炎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除了抗链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升(即/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升(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3、风湿性关节炎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应该清楚“类风湿”和“风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类型了吧,不要觉得它们长得像就觉得它们是一样的哦,一定要先找对“症”,我们才能有好方法对它“下药”,以免耽误病情备受折磨。 风湿是以感受风、寒、湿三邪为主,主灸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这几个穴位可以温阳散寒。游走性疼痛以感受风邪为主,中医称为行痹,治疗就应该以祛风除湿为主,加灸风门、风池、大椎。疼痛固定位置、而且部位感觉重着的,为湿痹,治疗以除湿为主,可加灸丰隆。再就是要对受累关节进行局部艾灸治疗。每个穴位每天灸2次,每次30分钟。造成风湿的风、寒、湿三种邪气比较难以出去,因此也要采用比较重的灸法。风湿是以感受风、寒、湿三邪为主,主灸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这几个穴位可以温阳散寒。游走性疼痛以感受风邪为主,中医称为行痹,治疗就应该以祛风除湿为主,加灸风门、风池、大椎。疼痛固定位置、而且部位感觉重着的,为湿痹,治疗以除湿为主,可加灸丰隆。再就是要对受累关节进行局部艾灸治疗。每个穴位每天灸2次,每次30分钟。造成风湿的风、寒、湿三种邪气比较难以出去,因此也要采用比较重的灸法。 类风湿艾灸调理 取穴原则:类风湿局部施灸以阿是穴(即敏感点)为主 操作方法:患者平坐于床上,背后倚靠被垛,患腿平直(使膝部肌肉筋腱处于最放松状态,有利于血液循环),足尖向上,全身放松。当某一点时感到很舒适,感到热气迅速向深处传导,或有其他异常感觉,此处就是最佳治疗点。 治疗时间:每次治疗至少在40分钟以上。患者感到整个深处充满热感,方到火候。如果按一般针灸书上所讲,灸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火足气到”是取效的关键。周楣声先生言:“火力须要均衡,作用不能中断。听来不值一钱,用之足当万贯 其次,治疗类风湿必求其本。在治疗局部的同时,要重灸以下几个部位: 一、肾俞区(腰眼) 为什么说肾俞区而不是肾俞穴?经验:温和灸单灸一个点似觉热力不够,在灸穴周围扩大面积灸“片”,容易达到热力深透的效果。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做强之官。灸肾俞区(腰眼)有强壮肾上腺之功效。对肾病、骨病、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等都有治疗作用。是治疗类风湿的必选。每次灸治应在30分钟以上,最好能灸到“两肾如火之热”。 二、神阕 神阕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灸治此穴,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对治疗内分泌系统、自身免疫系统、虚损羸弱等疾病都是必选之穴。多年来,经过反复的体验与对比,单就温和灸而言,神阕穴在补虚损、壮元阳的功效方面,绝非其它任何穴位可比!每次灸至腹中热满,才有效果。 关于饮食禁忌:凡各种肉、蛋、奶及海鲜类都应禁忌,此类食物是致敏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有过敏倾向的人皆不宜食用。 第六届国际灸法大会 9月9日-11日·昆明 会员专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