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小伙伴“业务繁忙” 如果你以80Km/h甚至更快的速度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因为低头看了一眼手机,撞到了什么,求此时你的心理阴影面积! 开车的时候接电话,刷微博,聊 9月1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万家丽中路天际岭隧道北口发生一起车祸,因司机分心看手机,一对爷孙被撞倒,导致一死一重伤; 9月2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一起车祸,原因是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导致车辆冲向道边,撞在路边电线杆上,车头挡风玻璃破裂,由于冲击力过大,导致汽油泄漏; 9月26日上午,安徽省阜南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男子在开车过程中打电话,注意力不集中,把路口执勤的交警撞飞; 这些只是几起因司机开车用手机导致的车祸,然而还有更多开车用手机的情况。交警部门表示,开车时使用手机,驾驶员的大脑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司机很有可能因走神酿成惨剧,危害性不亚于酒后驾车。 开车时大脑不能满负荷 交通领域专职律师徐伟:有研究表明,驾驶员开车时要通过85%的视觉、14%的听觉、1%的触觉接受车内外的信息。若在驾驶时打手机,驾驶员65%的注意力将转移到谈话内容上。对于人来说,驾驶汽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同时驾驶员还要密切观察周边的环境,这同样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复杂工作。因此,开车时进行两项复杂工作,大脑已经满负荷运转了。 按照目前相关研究人员的测试,驾驶员在驾驶时打手机,负责思维运转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与此同时,开车打手机将会吸引大脑注意力,导致视觉和听觉出现盲点,使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严重下降,反应速度随之下降,驾驶员无法及时掌握路况和交通信息。 在大脑满负荷运转之下,便会产生下面这组数字: ●据相关部门介绍,开车时使用手机,驾驶员的大脑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 ●开车玩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 ●开车玩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 ●驾驶人在拨打手机时的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比正常状态下慢19%; ●有实验表明,浏览一条信息大约需要10秒,当汽车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10秒就会开出去80多米,再加上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从发现危险到车辆静止,所需的距离就可能超出米。这短短的10秒钟,足以让多人丧命。 良方多管齐下加大整治 “开车玩手机”不仅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早已被明令禁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然而,在记者街头随机采访的87位驾驶员中,99%的司机拥有手机并随身携带;64%的人表示经常在开车时打手机;34%的人表示偶尔在开车时打手机;仅有2%的人表示从来没有在开车过程中用过手机。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由于受技术和人工两方面的限制,交通管理部门对“开车玩手机”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大,此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长此以往,难免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条例的规定也就成了“浮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联合其他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的处罚力度,按危险驾驶罪处以刑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入刑仍需谨慎。入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打击此种危险行为的力度,但必将增加司法成本的投入。 专家建议张柱庭:建议从立法层面可提高记分分值,特别是提高对客运驾驶人的处罚力度。二是借助科技力量,利用执法记录仪、电子监控设备及时进行抓拍,固定证据,提升查处率。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利用阶段性的专项整治营造严管严处氛围,形成震慑力。 徐伟:建议加大对开车玩手机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广大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形成“开车不接打、不玩手机”的社会共识,鼓励公众对此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劝导和制止。 在驾驶人培训及审验教育中,通过驾驶人模拟体验驾车拨打手机,让驾驶人切身体会到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在认知、视觉、听觉、动作等方面的影响及危险性,从而自觉摒弃此类违法行为。 还可通过车载设备或者手机软件的应用,控制驾驶人在驾车时使用手机。目前,已有自动锁手机软件被研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此类软件技术更加成熟时,将可能被应用在每部手机上,届时将能有效控制驾车玩手机。 美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开车用手机比酒驾毒驾还危险! (来源:温州高速交警) 亲们,觉得有用的话 合安高铁简报第二期合安高铁简报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