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9期 由于人口流动增加、耐药菌增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肆虐、免疫系统缺陷患者增加等诸多因素,全球结核病发病人数日益增多[1-2]。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一般选择前路。但上胸椎(T1~T4)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显露困难,上胸椎结核的手术入路呈多样化[3-7]。选择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8]。年Cauchoix和Binet[9]首先报告了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后来的研究证实全胸骨劈开手术创伤大,术中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康复时间较长。年Stande-fer等[10]报告了劈开胸骨柄同时离断锁骨的内侧半暴露颈胸段人路治疗肿瘤,此入路可发生肩胛带无力、锁骨不连、胸骨不愈合及胸骨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年Yasui[11]采用倒“T”形劈开胸骨柄联合颈部入路治疗颈胸结合部黄韧带骨化,可暴露到T3椎体,但术中撑开胸骨柄可导致头臂静脉牵张甚至撕裂。年Turner和Webb[12]报告了经肩胛下胸腔入路显露上胸椎。该入路显露相对安全,固定方便,现已被广泛应用;但也有创伤大、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差及术后易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等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