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本期课程我们有幸邀请到王朝晖主任为我们讲解了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甲状腺癌的分型90%以上的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DTC)。DTC主要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Hurthle细胞或嗜、酸细胞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扩散与转移 腺内扩散:甲状腺有丰富的淋巴网,肿瘤可在腺体内扩散; 腺外扩展: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软骨等; 淋巴结转移:常可转移至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淋巴结、气食管沟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侧颈淋巴结; 远处转移:甲状腺癌常可发生远处转移,肺转移最多,其次为骨转移。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相对较低,病程发展缓慢,肿瘤为单发也可以多发。颈淋巴结转移灶发生率高、出现早、范围广。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预后好。 滤泡状癌可见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较乳头状腺癌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常转移到肺和骨。淋巴结转移一般较迟发生,多为较晚期的表现,预后较乳头状癌稍差。 髓样癌MTC较少见,甲状腺髓样癌病人大多以甲状腺肿块而就诊,部分以颈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较晚的患者可有吞咽障碍、声嘶、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甲状腺髓样癌以三种方式发生:1.散发MTC,即非遗传性的(仅发生于成人);2.遗传,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MTC);3.做为遗传性肿瘤综合症的一部分(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2);MTC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能产生降钙素(CT)、前列腺素(PG)、5-羟色胺(5-HT)、肠血管活性肽(VIP)等。患者可有腹泻、面部潮红和多汗等类癌综合症或其它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未分化癌未分化癌又称间变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少见。其发病平均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病情进展迅速为其最主要的临床特征。肿块很快累及邻近组织器官早期出现呼吸道梗阻等症状。检查时可见甲状腺及颈部弥漫性巨大实性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预后极差。 甲状腺癌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病史:男性、甲癌家族史、放射线接触史; ●临床查体:准确率约为70%-80%; ●细胞学检查:准确率50%-97%; ●超声检查:DTC准确率90%-95%左右; ●核素扫描、CT/MR扫描。 症状4/5DTC为单一结节,而颈部发现大而硬的淋巴结也要进一步评估。恶性结节者颈部下1/3常触及大而硬的淋巴结 临床意义颈部淋巴结异常超声征象淋巴结纵横比改变、淋巴结内不规则血流信号、边界不规则或模糊、内部回声不均 内部出现钙化、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或囊性变。 总结甲状腺超声TI-RADS分级 1类:正常甲状腺 2类:良性结节(0%恶性) 3类:可能良性结节(80%) 4类:可疑结节(5~80%恶性)-4a(恶性5~10%)-4b(恶性10~80%) 5类:很可能恶性结节(恶性80%) 6类: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 甲状腺的分期TNM分期T分期(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髓样癌) T1:最大直径不超过2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2:最大直径大于2cm,但不超过4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3:最大直径大于4cm,局限于甲状腺内;或不论肿瘤大小,但突破甲状腺被膜达胸骨甲状肌或甲状腺前软组织。 T4a:肿瘤突破甲状腺被膜侵及下列组织结构: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 T4b:肿瘤侵及椎前筋膜、纵隔血管或包饶颈总动 T分期(未分化癌) T4a:不论肿瘤大小,局限于甲状腺内。T4b:不论肿瘤大小,突破甲状腺被膜。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N1a:VI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气管旁包括喉前淋巴结) N1b:除VI区以外的其它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包括侧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 M分期 M1: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45岁以下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I期:任何T、任何N和M0;II期:任何T、任何N和M1 ●45岁和45岁以上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及髓样癌 I期:T1N0MO;II期:T2NOMO; III期:T3NOMO;T1-3N1aMO IV期A:T1-3N1bMO;T4aNO-1MO IV期B:T4b任何NMO;IV期C:任何T任何NM1 ●未分化癌(所有病例均为IV期) IV期A:T4a任何NMO;IV期B:T4b任何NMO IV期C:任何T任何NM1 分化型甲状腺癌危险风险分层低危组 1.乳头状癌(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所有大体肿瘤清除;无周围组织侵犯;非侵袭性组织类型;无血管侵犯) 2.cN0/≤5个pN1微转移 3.术后碘扫描甲状腺床外无摄碘转移灶 4.腺内有包膜的滤泡癌 5.腺内、高分化滤泡癌轻微血管侵犯 中危组 1.镜下周围组织侵犯 2.cN1或3cm的淋巴结 3.中5个pN1微转移 4.术后首次碘扫描甲状腺床外无摄碘转移灶 侵袭性组织类型(腺内、乳头状癌、原发灶1-4cm、VBRAF突变;多灶乳头状微小癌伴腺外侵袭及VEBRAF突变) 高危组 1.肉眼下甲状腺周围组织侵犯 2.肿瘤未完全切除 3.远处转移 4.pN13cm的转移淋巴结 5.滤泡癌伴广泛血管侵袭(4处) 6.血清Tg提示远处转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前往杏树林甲状腺云学院内容转载自皮肤病治疗最好的药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