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至45岁左右,而国外女性45岁至50岁是第一高峰,之后逐步下降,到了60岁是第二高峰。事实上,由于工作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我国癌症年轻化早已经悄然蔓延,而作为女性发病率极高的乳腺癌,逐渐成为年轻女性的杀手。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乳腺癌几项最新研究进展 JNatlCancerInst: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请“再续未了缘” 瑞典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中,乳腺癌女性从首次处方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起进入随访直至年1月31日,并分为无中断组(n=),重启组(n=)和无重启组(n=)。 结果显示,50岁患者、Charlson合并症评分≧2分、T2cm、HER2-、LN-、无乳腺癌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使用症状缓解药物以及TAMAI的患者,重启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降低。重启内分泌治疗可显着改善DFS。 研究首次证明重启内分泌治疗能改善预后。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应鼓励中断治疗患者重启内分泌治疗。 IndianJAnaesth: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SPB可作为PVB的替代镇痛技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可能与严重的术后疼痛有关,导致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椎旁阻滞(PVB)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PB)。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了50名择期接受MRM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成年女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mg、芬太尼1.5mc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全身麻醉后,T4时给予患者超声引导胸腔PVB(n=25)或T5时给予患者超声引导胸腔SPB(n=25)。通过PCA泵记录4,6,24,48和72小时的首次镇痛和吗啡用量,记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任何不良反应。采用未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对比定量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定性变量。 结果显示,PVB组镇痛持续时间(平均±标准差[SD])显著长于SPB组(±57minVS..6±58min,P<0.)。术后24h的吗啡消耗量(平均±SD)SPB组(9.7±2.1mg)明显高于PVB组(6.5±1.5mg)(P<0.)。 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虽然PVB提供的镇痛时间长,超声引导下SPB可作为胸部PVB的另一种替代镇痛技术。 JCLINONCOL:非洲裔美国乳腺癌幸存者的减肥干预效果 患有乳腺癌的非洲裔美国妇女具有更高的癌症特异性和总体死亡率。肥胖在非裔妇女中普遍存在,并有助于乳腺癌的进展和许多慢性病。乳腺癌幸存者的减肥干预对体重、行为、生物标记和社会心理有积极影响,但很少有目标是非裔美国人。最近有研究探讨了MovingForward——一种减肥干预,对非洲裔美国乳腺癌幸存者(AABCS)在体重、体成分和行为上的效果。 研究人员将早期(I-III)AABCS被随机分配到6个月的干预下(n=)或自我指导(n=)的减肥计划,促使行为改变减重5%。收集基础、干预后(6个月)和随访(12个月)的人体测量、体成分和行为数据。描述性统计和混合模型分析评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标准差)年龄为57.5(±10.1)岁,体重指数为36.1(±6.2)kg/m2,82%的患者为I期或II期乳腺癌。两组体重都减轻了。干预指导组减重的平均体重和百分比都要高于自我指导组(6个月:3.5kgV1.3kg;P<.;3.6%V1.4%;P<.;12个月:2.7kgV1.6kg;P<.05;2.6%V1.6%;P<.05)。干预指导组44%和自我指导组19%达到减重5%的目标。干预指导组在两个时间点的体成分和行为变化也更明显。 研究证明了以社区为基础、以AABCS为目标的干预指导减肥计划的疗效。虽然平均减重没有达到5%的目标,但6个月的平均减重百分比3%,可改善健康结果。AABCS的重要资源就是价格实惠、方便健康的促进计划。 BMJ:什么才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最佳保守干预措施?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外科干预措施应用并不广泛,且仅作为重症淋巴水肿的治疗手段,因此临床上常使用保守干预措施。那么,最佳保守干预措施是什么?近期,荷兰癌症研究所理疗科的临诊流行病学家MartijnMStuiver副教授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综述。 淋巴水肿是联合或不联合癌症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发生因淋巴系统损伤而造成流体聚集。肿胀常发生在手臂,但可累及胸部或背部,并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和体像障碍。 近1/5女性乳腺癌幸存者在确诊或手术后的2年发生淋巴水肿,且发生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作为标准方法进行实施,并普遍降低了淋巴水肿发生率。这意味着,淋巴结临床阳性的女性可进行高风险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其他女性可不使用该方法。 JCancer:黄连素增强了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并通过剂量编排的AMPK信号通路诱发细胞凋亡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个性化或靶向分子癌症治疗目前比较流行,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细胞毒性化疗被认为是另一种选择方案。 然而,化疗仍然是乳腺癌治疗的常见的和关键的局限性。黄连素,被称为AMPK激活者,已经展示了包括抗肿瘤效应在内的多种活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黄连素对耐药的人类乳腺癌MCF-7/MDR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化疗敏感作用,以及对阿霉素(DOX)化学敏感性的AMPK活化机制。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可以通过剂量编排的方式来克服对阿霉素(DOX)的耐药性:一方面,低剂量的黄连素可以通过AMPK-HIF-1α-P-gp途径提高阿霉素(DOX)在耐药性乳腺癌细胞的灵敏度。另一方面,高剂量的黄连素通过AMPK-p53途径独立表达HIF-1α单独直接诱导细胞凋亡。 综合来看,我们的发现表明黄连素使耐药的乳腺癌对于阿霉素(DOX)化疗变得敏感,并通过在体外和体内的剂量编排的AMPK信号通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黄连素似乎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很有前景的化疗增敏剂和化疗药物。(文章详情--JCancer:黄连素增强了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并通过剂量编排的AMPK信号通路诱发细胞凋亡) JCO:晚期乳腺癌的患者的治疗--氟维司群+Abemaciclib,有效且安全(MONARCH2研究) MONARCH2临床试验旨在对比Abemaciclib联合氟维司群与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Abemaciclib是一种选择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 MONARCH2是一个全球性的、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均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已经在接受新辅助疗法或辅助内分泌治疗(ET),且接受辅助ET≤12月,或因转移性病变在接受一线ET。患者被随机分配(2:1)接受氟维司群(mg,频率按药物标签)+Abemaciclib或安慰剂治疗(mg,每天两次)。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率、客观反应率、反应持续时间、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年8月-年12月间,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Abemaciclib加氟维司群(n=)或安慰剂(n=)加氟维司群。与单独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组相比,Abemaciclib加氟维司群显著延长PFS(中位数,16.4vs9.3个月;风险比,0.;95%CI,0.-0.;P<0.)。在可测量的病变患者中,Abemaciclib加氟维司群的ORR达到48.1%(95%CI,42.6%-53.6%)vs安慰剂组的21.3%(95%CI,15.1%-27.6%)。在abemaciclib组与安慰剂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86.4%vs24.7%),中性粒细胞减少(46%vs4%),恶心(45.1%vs22.9%),疲劳(39.9%vs26.9%)。 研究人员认为对激素受体阳性(H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无论是否进展或正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在氟维司群治疗中加入Abemaciclib(mg,每日两次)是有效的,且显著改善PFS和ORR,同时安全性也较高。 乳腺癌互助圈∣关爱女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