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测量: 看似胸腔积液很简单,同一切面的无回声区的胸腔积液,但是每个医生的测量方法迥然不同。这样就造成了,超声定位胸腔积液多少的量不同,无法准确找到临床医生抽取胸腔积液。 以下是同一切面图像,却不同测量方法。那一个更加准确,指导临床为准的方法, 1:A线为肋膈角处肺底到膈肌脚最长测值。B线为体表处无回声区最深测值。 2:形象的把类三角形无回声区看成脾脏,D线为无回声区最“长经”,则C线为最“宽经”。 3:E线为无回声区中点最宽径,既肺底到膈肌的中点最宽经。 4:H线为G线(肋膈角处肺底到膈肌脚无回声区中点与膈肌的交点)的斜率线,F线为此交点处与G线夹角45°的直线。 A、B、C、E、F、G,6条测值线那个更准? 胸腔积液程度还是依据诊断学的定义为准: 少量ml左右或以下,易于膈下积液混淆,有体征,呼吸音下降,但小于~ml可无体征。 中量ml以上,阳性体征较明显,Damoisean曲线和Darland三角较明显。 大量积液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还是认为以上,积液体征和压迫体征明显,Damoisean曲线和Darland三角消失,健侧肺底近脊柱处出现Grocco三角区,对侧肩胛下区压迫性肺不张体征。 在量化上CT三维计算最准确,但现实是不可能的,根据肋间隙来定位不太科学,因为肋间隙因疾病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还是以膈肌的水平线来判断的(膈肌受疾病的影响比肋间隙少),我们超声是结合X平片的原理来判断的:坐位 少量-液平面低于膈肌水平 中量-液平面高于膈肌水平两个肋间之内 大量-液平面高于膈肌水平两个肋间之上。 报告单书写: 具体测量少量不测,中量以上我们测量膈肌水平以上距离肺组织的上下径,同时记录在第几肋间的腋中线还是腋后线还是肩胛线。 首先解剖定位,包括线(肩胛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等),第几肋间至第几肋间。 其次测量液性暗区最大深度(前后径),距皮肤深度,安全垂直进针深度。 最后胸水性质(是否有分隔、是否有絮状沉积物,以便临床选用合适引流工具) 胸腔探查:患者以坐式于左/右侧(肩胛线/腋后/腋中/腋后)线,第肋间水平至第肋间水平可探及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内透声差,内可见细小光点漂浮/细长光带分隔/压缩肺组织,胸膜有无肥厚。液暗区最大前后径约cm,其中点距体表约cm,穿剌定位见体表“X”标记处。 我们一般给出定点处垂直进针液性暗区距皮肤距离,后测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B线范围大,上下径小,液体不多,给临床有空间感,不用数肋间数 首先要明确超声胸腔积液的测量是为了临床定位,进行穿刺治疗。所以应以B线为准,注明积液深度,距离体表的距离,然后在体表做标记,如果条件允许,请临床医生现场看一下我们的探头扫查方向,就更准确了。其它的测量线都不是临床的进针部位。 当然,将其它的测量线进行测量,通过计算估计积液量,也是不错的。不过我没有计算公式,请高手指点。 临床抽取胸腔积液的要求 1、抽液治疗 2、不要伤及内脏(肺),所以临床穿刺永远是沿着我们的超声切面线进行,其他测量线都不是进针部位,难道从脾脏或肝脏进针吗 三角形液体时,不测量最深部(医院测量不一样),因有时候测最深部有6-7cm,却是少量积液,不易穿刺,易引起临床误解及抱怨。 超声医师不光要指导临产医师穿刺定位,还要胸水定量。要是我们用B线测的胸水最深,而实际临床医师并不了解,误认为胸水很多,而对患者进行穿刺,却抽不出液体来,那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超声医师对肺底积液、包裹性积液、类三角形积液、肋膈角积液怎样描述、定位、测量存在太多差异。所以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准确的、安全的指导临床医师是有必要的。 游离胸腔积液的测量和估值 一、超声比X线探查胸腔积液更准确 1、x-ray至少ml以上积液才能被探测到,超声可以探查5ml以上积液。 2、健康人生理性胸腔积液可被探查到。 3、X-ray无法鉴别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时,因此经常会导致对积液量高估。 4、所以,超声探查胸腔积液更重要。 二、胸腔积液量第一种判断 1、少量积液:重力原因位于胸腔底部,膈肌与肺之间窄带状无回声区。形态及宽度随体位和呼吸而变动。位于肋膈窦的无回声区通常呈三角形,吸气时无回声区变小或消失,呼气时增大。 2、中量积液:上界不超过第6后肋水平,范围和深度随呼吸变换。无回声区坐位呈上宽下窄分布。 3、大量积液:上界超过第6肋水平,呼吸及体位改变对积液范围和深度影响不大,肺组织被压实变。 三、胸腔积液量第二种判断 1、呈三角形液体时,不测量最深部,最深的地方因有时候测最深部有6-7cm,却是少量积液,不易穿刺,易引起临床误解及抱怨。一般深约1-4cm以内报少量积液。 2、4-6cm(中等量),一般可抽cm左右。 3、6-8cm及以上(大量)一般可抽cm或以上,有分隔或趋于机化另说明情况,基本也得到临床认可。 四、胸腔积液扫查过程 患者坐在床上,背对医生,双手交叉报肩膀,头略低,像前略弯腰,保持不动;探头和肋间平行,一般测量的时候不纵切量。 第一步:右侧先打出肝上缘,左侧先打出脾上缘;先看有无积液; 第二步:自下到上一个肋间一个肋间扫查;确定积液量的深度从第几肋间开始。一般积液会在第八九肋间最多; 第三步:探头和体表皮肤垂直;沿着肋间隙看一个肋间的积液分布情况;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供临床穿刺,做体表标记。 第四步:一般体表标记贴上胶布后,再途上耦合剂用探头看一遍,胶布的位置会有很明显的声影;确定穿刺点的准确性。 挑选合适定位位置 1:必须是肋间隙, 2:积液量不一定要最深;可以是接近最深位置; 3:距离体表不能太厚,穿刺针达不到不行; 4:避开分隔的地方。 五、胸腔积液描述 胸腔积液的描写:“坐位或平卧位,于腋后线至肩胛线第几~几肋间可探及深约几cm无回声区,透声好或细密光点,内有/无分隔,穿刺见体表标记,距皮肤约几~。”少量积液就写肋膈角处见深约xcm液性暗区。包裹性积液注明第几肋间范围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