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治疗悬饮腹胀水肿水逆案例

时间:2022-5-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程少为在哪里出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921/8231870.html
赵明锐一、悬饮悬饮之病是由于人体气化失常而致水湿停留于肋间所造成的疾患。颇似现代医学所论述的“渗出性胸膜炎”。人体正常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特别是脾阳的温煦尤为重要。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三脏的阳虚,就会使气化失其正常,水液不能循常规排出体外而发生潴留。脾因阳虚而运化失职,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则水湿停滞而为患。《金匮要略》对本病有如下的描述:“饮后水流于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主要因胸腔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影响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得平卧等症。本病既为三脏阳虚,运化失职所致,而水饮又为阴邪,在治疗方面需温运脾阳,健脾利水,临床上选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往往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金匮要略》对此病虽有十枣汤之设,但此方为竣烈逐水剂,适用于气盛邪实者,如稍涉气血虚衰,恐非所宜。五苓散药性平和,即使用于病久体衰者,也有利无弊[典型病例】宋某,女,60岁。患悬饮1个月,胸满、喘促不得卧。医院检查,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原因待查。用抗菌、利尿等疗法治疗二旬效果不显。因鉴于胸腔积水太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而给予胸腔抽液,每次抽m1左右,但随抽随生,抽后不过数日即复如前。因见病情危笃,医院诊治,但病家经济困难,兼之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要求服中药治疗。初诊时所见:患者年过六旬,面色恍白,身形虚贏,端坐呼吸,咳喘频频,心悸汗出,语言低微,数日未进饮食,故未能解大便,小便也极少,每日约~ml,状如浓茶色。右胸呼吸运动消失,叩之浊音。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苔白腻舌淡红,脉数无力。全身处于衰竭状态。

综观以上脉症,属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虚中夹实之证。肺牌肾气化不行,则三焦水壅闭不得宣散,蓄而成饮。而饮之为患,上犯胸肺则为悬饮。用五苓散治疗此证健脾利湿,通阳化气,共奏化气行水之功。

茯苓15泽泻15g,白术10g,桂枝15g,桑白皮10g,杏仁10g,木通15g。

服药2剂后,小便大增,一日一夜竞尿0m左右。这是患病以来首次利尿,胸水吸收大半,精神顿增,食欲好转,呼吸渐次平稳,继以原方服用,服五、六剂以后,胸满咳喘诸症若失,精神食欲更有好转,夜间酣睡如常,不咳、不喘。继投以补脾利湿之剂,缓补而收功

秦某,女,14岁。全身高度水肿、尿少十余天,曾服利尿剂等未效,因病情渐重而来求治。当时的症状:颜面及全身高度水肿,两眼肿得不能睁开,腹胀如鼓,叩诊有移动性浊音,纳呆,恶心,大便闭,尿量甚少,每日~ml,下肢重度可凹性水肿。舌质淡,苔白腻。经常规化验,内科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型水肿,即投五苓散加减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桂枝6g,肉桂6g,薏苡仁30g,大腹皮15g,木通10g连服4日后,尿量开始增多,每日十余次,水肿消退,食欲增加。以后根据病情好转,利水药逐渐减少,代之以补益之品,前后共服十余剂诸症消失,各种化验正常而痊愈[按]水肿属于现代医学之肾病综合征者,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者较为多见,一般除水肿以外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肾虚弱。在治疗时可以采用温补脾肾之阳以利水渗湿之法,不应图取效于一时而采用峻烈之剂逐水,使脾阳大伤,正气更虚,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由于肺牌肾三脏俱虚,三焦气化不利,攻后虽然水肿暂时减退,但不久肿势又起,甚至反而剧增。如仍屡屡攻伐,也不能使尿量增加,肿势减退。因而用通阻利水健牌之五苓散再加温肾阳之肉桂泻肺?和胃行气宽中之大腹皮等治之,使脾运健,肾阳复,壅滞通,则不治水而水自利,不消肿而肿自消。

四、水逆

水逆之病名,见于《伤寒论》:“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此证为临床上常见疾患,不独伤寒中风有之,诸杂病中也屡见不鲜,其病程可长可短。凡由于脾胃之阳气不足,不能消化水湿,或饮水过多,不能下行,致胃内停水,症见胃中烦,呕吐清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均以水逆称之。因气化不行,津液不能上布于口,故烦渴欲饮,但因胃中水邪充斥,不能下行,无再容受之地,水入则被格拒,所以上逆而吐出。以五苓散为主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典型病例]

郝某,女,45岁。患心烦呕逆4年之久,伴有纳呆、口干不欲饮水、胃脘烦闷,体倦乏力,每于夜晚12点左右即大发作。发作时烦闷,呃逆,头晕,心悸,汗出,大喝欲饮,但稍饮即行吐出,呵欠频频,经历2小时之久即自行缓解。屡经多方治疗,未见寸效。身体日渐衰弱,遂来求治。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小便欠利,下肢微肿,脉沉而弦,舌质红有老苔。以五苓散加陈皮、半夏调治,先后共服十余剂,诸症若失,继服健脾补气之品,以巩固之。

.结语

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运用范围颇为广泛,所治疗的病证甚多,决不仅限于以上所介绍的几点。此外,如消渴,小便不利,因水邪内停所引起的心下痞满,水湿停于肌表所引起的自汗、盗汗以及风湿疼痛等症,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均有良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