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病人一胸痛就怀疑自己得了心绞痛,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却正常。其实,胸痛并非冠心病的“独家专利”,而冠心病的确诊也不能只让心电图或心脏CT来话事。 临床资料显示,消化系统疾病、胸椎疾病、胸部外伤与炎症、精神心理因素甚至耳鼻咽喉疾病等均可引发胸口疼痛。 心脏的“邻居”们——胸骨、胸椎、肺、纵隔、消化道等出了问题,也都会表现为胸口痛。例如,曾有一位80岁的老太太,反复出现胸口疼,检查后才发现是因骨质疏松导致胸椎骨折。 一个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遇到病人嚷胸口痛时,需要排除食道反流、消化性溃疡、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椎病变、带状疱疹、外伤、急性耳鼻咽喉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可能。 如今还有一个现象愈发突出:很多来看“心脏病”的人得的其实是“心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有个“官至县令”的中年病人每年都要“千里迢迢”医院看“心脏病”,实际上他的心脏很健康,是焦虑等因素让他总是感到胸口疼。通常这样的病人接受心理医生治疗后,情况就会好转。 如果出现胸口疼痛,如何判断该去看心内科还是其他专科? 准确的诊断必须由专科医生作出,但也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有些人还会疼得冒出一身冷汗。心绞痛一般在活动后和感到劳累时发生,有些病人则由情绪激动诱发,一次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还有一种冠心病叫做“饭后心绞痛”,容易与胃病混淆。“饭后心绞痛”的患者心肌缺血平时不严重,但饭后肠胃蠕动,供血量大增,就会诱发心绞痛。而胃病引发的疼痛一般和饮食因素相关且有泛酸、食道烧灼感觉,而心脏病患者的症状与上述因素无关。 一般说来,病人非常依赖检查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实际上,如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是很低的,约有一半的冠心病人心电图完全正常。不少病人爱根据网络搜索来的症状对号入座,这样做对就诊没有多大帮助。在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学会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可以令就诊变得事半功倍。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呢? 病人要认真简短回答医生的基本提问,例如哪里不舒服、疼了多久、疼痛持续了几天、哪个时间段容易出现等,而不要含混地回答“疼了很久”或“我心肌劳损”、“我心电图ST段改变”等检查报告上的晦涩名词,令医生哭笑不得。 学习中医,健康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