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积液和气胸等。医院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不断努力用先进的设备和一医院。1月26日,医院顺利完成了第一列胸腔闭式引流手术。下面就向大家介绍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并用实际例子给大家带来更好的理解。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操作方法: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注意事项:1.插管部位,或切开部位,一定要准确无误。 2.局麻时必须使胸膜得到充分浸润,不但可减轻疼痛,而且可避免胸膜休克。 3.插管前,必须以注射针穿刺抽吸,证明气腔或液腔的存在。 4.插管深度要事先标记好。 5.插管后,引流管立即与水封瓶连接,并证实引流管通畅无阻。否则应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深度。 6.引流液体时,一次不应超过ml,以免肺复张后肺水肿。 7.引流管必须与皮肤垂直固定,以免皮肤压迫坏死。 8.引流瓶内消毒水,每天更换一次。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方可开启引流瓶盖。 9.每天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10.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时,吸引器不可开得过大,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 1我院成功案列1月26日,医院第一列胸腔闭式引流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特殊护理1、选择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床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病人血压平稳后即可取斜坡卧位,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避免引流管受压,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纤维素性物质沉着于引流管口内引起堵塞。如体位不当,部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临床上出现的引流不畅,多与体位不当有关,特别是脓胸病人采取有效的体位是至关重要的。咳嗽较剧时,给予镇咳剂,痰稠时口服化痰药或雾化吸入及静脉给药。并嘱患者或陪伴者一定要按住胸壁插管部位,否则引流管易脱落到皮下,导致皮下气肿。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术后第1日晨协助病人坐起,摇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由于坐起活动,病人有时疼痛而不愿合作。术后早期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利机体康复,而且有利于引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 2、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手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并逐渐变粘稠,且不易被咳出。在术后第1日晨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并要求每个护士能熟练作肺部听诊,如痰鸣音明显,立即给予雾化、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 3、此法操作损伤大,易感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使用适当镇痛剂,预防伤口感染,可每天在伤口周围滴入庆大霉素2次,每周可换药2次,如伤口感染,每天换药1次。换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创口,覆盖纱布,保持伤口周围洁净,敷料干燥。 4、疼痛较甚者,分别应用止痛剂,如去痛片、安定、强痛定,无堵管现象。若伤口感染化脓,拔管后用甲硝唑换药1周,多数伤口可愈合。 5、心理护理,如气胸病人多数急诊人院,尤其初患由于疾病的折磨及知识的缺乏,常常是惶恐不安,易加重病情。因此病人人院时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使病人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以利于恢复健康。 胸腔闭式引流漏气的分度 一般分为三度:仅咳嗽时有气泡逸出为一度 讲话或深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二度 平静呼吸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为三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有序、有效地治疗和护理,能提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内江医院温馨提示您想要了解或者咨询更多信息,可联系以下医生: 罗伟著名医学专家(院长兼儿科主任) 擅长内科、儿科,尤其对小儿肺炎、儿童哮喘及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