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新闻网官方发布平台 医院成功实施超巨大胸腔肿瘤切除术 肿瘤重量4.3公斤,只能由医生“抱”出 手术进行中 黄河晨报讯(记者王耀刘凯华)近日,医院胸外科团队在多方配合下,迎难而上,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挽救了一位七旬老人的生命。据介绍,切除肿瘤大小约25cm×15cm×14cm,重4.3kg,如此巨大的肿瘤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病发:七旬老人无法平躺 患者李先生是我市绛县人,今年70岁,平素身体健康。三个多月前,出现活动后气短不适及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医院检查发现,虽然外面看不出来,但李先生的右侧胸腔出现了巨大占位性病变,一个瘤子占据了右胸的一大半空间。病情危急,医院建医院就诊。 因为担心手术风险,李先生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保守治疗,先吃一段时间的中药看看。但没成想,瘤子依然在不断“生长”。没多长时间,由于肿瘤对心、肺、血管的压迫,李先生只能坐着才能呼吸,无法平躺,并且出现了间断性的昏迷。 无奈之下,7月12日,李先生来到医院胸外科就诊。 乍一看如此巨大的肿瘤,胸外科主任姚四清眉头紧锁,把李先生的胸部CT片来来回回看了一遍又一遍。姚四清告诉李先生,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个大块头“恶霸”已将肺上顶,把心脏挤压得产生了左侧偏移,“手术风险极大”。 风险显而易见。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不少医务人员怕麻烦,不愿接收复杂的、高风险手术患者,担心术中或术后出问题,引发医患纠纷。 “但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我们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告知手术中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姚四清表示,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给了医护人员无穷的力量,医患携手并肩,放手一搏,争取一线生机。 在院方的高度重视下,胸外科联合医务科、心内科、麻醉科、内分泌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医院的两名专家(胸外科耿峻峰教授和麻醉科吴东进教授)参与,探求最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 手术:光手术备血就有1万毫升 手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麻醉。手术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建立呼吸通道。但肿瘤严重压迫气管,病人一躺下,就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怎么插呢? 根据这一情况,麻醉师设计了安全性最大化的插管方案,让病人坐在手术台上实施麻醉。在气管镜的引导下,麻醉师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气管插管,为顺利手术提供了保障。同时,考虑到必然要发生的大出血状况,输血科提前准备了毫升的手术备血。要知道,平常一台手术的备血量不过在毫升~毫升。 和之前预期的一样,手术异常困难。由于肿瘤体积巨大,医生们必须先纵向切开李先生的胸骨,再横向切开,形成一个类似横着的“T”字形切口,方能取出肿瘤。切口完成后,医生发现,肿瘤占据了李先生右侧胸腔的绝大多数空间,已经没有利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离的操作视野。主刀医生决定进行钝性分离,用手沿肿瘤包膜与胸膜间小心地剥离,最后,用双手将肿瘤“抱”出。 肿瘤周围有大量的滋养血管,剥离过程刚开始,患者就出现了大出血,血压最低降到了40/20毫米汞柱。正常的输血根本无法保证血压,情急之下,医生用手快速挤压血袋,才跟上了“出血”的速度。术后统计,术中输血共用去了0多毫升。 凭借长期完成复杂手术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手术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4个多小时的鏖战,终于将李先生的肿瘤完全切除。检测显示,这个让李先生坐卧不宁,直接威及生命的肿瘤是一个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重量达克(4.3公斤)。 姚四清说,这是医院胸外科目前为止切除的体积最大、质量最重的肿瘤。就连见多识广的上海专家也表示,这一病例在全国也属罕见。 术后,经过半个多月护理,8月9日,李老先生恢复平稳,之前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全部消失,现已顺利出院。 至于李先生病因,姚四清表示,这一点尚不明确,与个人体质有关。他提醒,有条件的群众每年应做一次全身体检,一旦发现肿瘤,切勿讳病忌医,以免延误病情、“养”瘤为患。 近期热点 第十五届省运会完美收官 运城体育代表团共收获36枚金牌 我市侦破一个以傅某济为首的恶势力团伙|全市打掉涉黑涉恶团伙、集团50个 盐湖区对接种过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且未完成接种程序者免费续种合格疫苗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 ▍本期责编:陈雁冰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运城网信备案号A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