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门安全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年,上海海关对批进口服装、食品接触产品、玩具以及牙刷等老百姓常用的消费品实施了抽样检测。其中,检出服装安全项目不合格批;检出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批;检出玩具不合格75批。同时,累计查获进口机动车不合格辆,金额2.94亿美元。 近日,上海海关公布了年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连续检出自意大利进口brandymelville品牌成人服装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多批自意大利进口的brandymelville品牌服装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先后检出ph值、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不符合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退运/销毁处置。 案例二:连续检出法国进口petitbateau(小帆船)品牌童装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多批法国进口的petitbateau(小帆船)品牌婴童服装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先后检出ph值、色牢度等项目不符合gb-《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退运/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ph值不合格的服装产品经穿着后,有可能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而引发不适,特别是对婴幼儿和敏感性皮肤的人,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色牢度是作为判断纺织品服装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服装颜色的耐久性。若是此类不合格纺织品与人体皮肤直接摩擦或是与汗渍接触后,染料会在汗液等的作用下转移至皮肤上,不仅引起服装面料的脱落掉色,影响美观及穿着适用性,而且可能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 案例三:检出产自印度的“michaelaram”品牌组合餐具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产自印度的“michaelaram”品牌组合餐具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检出小勺镍含量50.4mg/kg、杯镍含量54.8mg/kg,不符合gb.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要求镍含量含量不得大于0.5mg/kg的要求,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食品接触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是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接触镍制品会引起皮肤过敏,镍通过餐具迁移至食物进而进入人体。人体摄入过量的镍,可能造成肺、肝、脑等损伤,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案例四:检出产自墨西哥的可利动力彩沙工程系列--烘烤达人套装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1批次产自墨西哥的可利动力彩沙工程系列—烘烤达人套装的产品实施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检出组分彩色卡纸(托盘)中的dbp为0.%,不符合gb.4-《玩具安全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中要求玩具材料和部件中塑化材料的3种增塑剂含量(dbp+bbp+dehp,邻苯二甲酸盐)总和不得大于0.1%的要求,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研究表明,将对婴幼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发育产生影响。过量添加增塑剂的玩具与幼儿长期接触,将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和发育。 邻苯二甲酸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可能危害男婴的生殖器官,影响孩子的性征发育,甚至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当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的玩具被小孩放进口中,会使邻苯二甲酸盐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等危害,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隐形杀手。 案例五:检出多款知名品牌进口牙刷不合格 上海海关对进口牙刷检验过程中,发现多款知名品牌牙刷存在不合格情况,涉及品牌包括“惠百施/ebisu”、“tepe”、“stb/蒲公英”、“sunstar”、“巧虎”、“atex/儿忒丝”等,不合格原因主要为单丝弯曲恢复率、磨毛不合格,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退运/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单丝弯曲恢复率不合格的牙刷,通常柔韧性较差,刷毛体感较硬。长期使用这样的牙刷,会对牙齿带来大的磨损,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牙周炎、牙齿脱落等问题。 磨毛不合格,是因为牙刷生产过程中工艺不规范造成刷毛顶端轮廓磨毛不彻底,长期使用这样的牙刷刷牙,会对牙齿带来大的磨损,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牙周炎、牙齿脱落等问题。 案例六:检出产自美国的摩托车用充气橡胶轮胎入境验证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产自美国的米其林摩托车用充气橡胶轮胎检验过程中,发现该批轮胎虽持有强制性认证证书,但轮胎本体没有加施ccc标志,入境验证不合格,并对其做出销毁处置。 案例七:检出多款进口燃气灶入境验证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自法国进口的gaggenau燃气灶、自德国进口的miele燃气灶检验过程中,检出以上产品属3c强制性认证产品,国外厂商未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无3c强制性认证证书,无3c标识;产品未进行能效产品判定,无能效标识,入境验证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退运/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主要涉及执行国家安全认证的产品,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基本做法。上海海关通过对进口ccc产品实施入境验证,确保进口产品安全性,杜绝不符合中国强制性标志的问题产品进口。 案例八:检出进口vdada品牌电蒸锅电磁兼容项目不合格 上海海关对1批次自外高桥保税区进口的vdada品牌电蒸锅开展实验室检测,检出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超出gb.1-8《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4.1.1条款限值要求,判为不合格,责令企业作退运处置。 风险分析: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一般表现为沿电源线、信号线传播的电磁传导骚扰影响该产品附近同一电网正在使用的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对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案例九:检出自美国进口的仿真饰品安全项目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年度目录外商品抽查期间,对1批次自美国进口的st.john?品牌金属制耳环实施实验室检测,其金色金属耳针的镍释放量测得39.1μg/(cm2?week),超过限量要求的0.2μg/(cm2?week),镍释放量超标近倍;金色金属饰物的镍释放量测得30.9μg/(cm2?week),超过限量要求的0.5μg/(cm2?week),镍释放量超标近60倍。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进行退运处置。 风险分析:仿真饰品镍释放量超标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经常接触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案例十:检出自西班牙进口的内墙底漆安全项目不合格 上海海关在对1批次自西班牙班牙进口,由pinterasisavalsl生产的、型号为anklar(4l装)的“内墙底漆”实施实验室检测,检出其“甲醛含量”值超过《gb-?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中“水性墙面漆?内墙”分类的限量规定。判定为不合格,责令企业进行销毁处置。 风险分析: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1类致癌物,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喉咙和胸腔等器官,长期接触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资料:上海新闻广播 编辑:徐世恒 校对:赵慧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