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人们称为“哲功”,太极内功不仅是一种健身活动,也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中,太极内功中的哲学思想以及作用机制都得到了科学的解答。 一.丹田内转的现代释义 丹田内转是太极拳内功的基本功。《汉典》中描述丹田,由脊椎保护在脐後肾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称为“丹田”。丹田究竟是一个具体囊袋状的实物,还是意念中的想象,一直以来传统医学没有给大家一个准确的阐释。随着现代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发展,通过对骨丹田(胸廓骨盆桶状区)、肌丹田(核心肌群)与气丹田(三维呼吸)的认识,明确了丹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为重新定义丹田,提供了科学的途径。 1、骨丹田 骨丹田位于人体的核心部分,为胸廓与骨盆之间的桶状区域。以这个桶状骨骼框架为基础,结合软组织结构(肌肉、筋膜、韧带),共同构成了解剖上的桶状区域。骨丹田核心功能要求桶状区内胸廓、脊椎、骨盆之间保持灵活性。 骨丹田有三大功能:一是框架结构,包裹并保护人体重要器官,为胸腹部器官提供了悬挂的支架。二是使得骨骼可以发挥杠杆和刚体作用,提供发展和传递力量的能力。三是提供了固定的附着点,使骨骼肌系统的收缩做到协同稳定,形成高效的姿势和动作。 骨丹田是天然的减震器,胸廓、脊椎以及骨盆的联合结构,既能吸收来自上方的压力,也能吸收来自下方向上传导的冲力。骨丹田还有一个额外功能,即与姿势和动作有关。骨膜、骨关节囊、骨韧带中密布感觉神经元(本体感受器),人体的姿势控制通过骨感觉神经元进行调整。 2、肌丹田 肌丹田是围绕胸廓骨盆桶状区的深层核心肌肉,包括:膈肌、盆底肌、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腹橫肌、腰方肌、腰大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 肌丹田深层核心肌肉通常是分段固定在胸廓、脊柱、骨盆桶状区域的骨骼上,并围绕其中轴环形排列,它们靠近人体旋转中轴,提供了对关节施加控制以及进行调整的能力。靠近关节的肌肉(如多裂肌)通过筋膜、韧带和关节囊,能够更好地控制关节的精细动作。 肌丹田最典型的特点是产生一个动作前为保持稳定,深层核心肌肉预先会被激活。例如,太极拳练习时都需要先将深层肌筋膜系统激活起来(力发丹田),保持核心中轴的稳定(立身中正),避免对于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带来过重的负荷,以及不受控制的剪力和旋转力导致关节软骨损伤。 肌丹田深层核心肌肉缺乏理想的激活和协调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表层肌筋膜系统后续的代偿和使用过度,将表层肌筋膜系统作为主要的稳定机制。这些肌肉慢慢地变得激活过度,紧张亢进。如果深层核心肌肉的功能不能恢复,表层肌肉持续地处于非常激活状态,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放松或关闭。例如,研究已经表明,如果有下背部的慢性疼痛,会在深层肌肉之前就将表层肌肉激活起来,而放松这些肌肉可没有激活它们那么容易。在修炼太极拳时一定要记住放松肌肉这一概念。太极拳利用专注的意识、精确的呼吸对于放松高度紧张区域,促进锻炼中和锻炼后的整体放松都极为有用。 3、气丹田 气丹田指运用整个胸腔、腹腔、盆腔的能力,利用三维呼吸(由上到下(顶部到底部)、两侧(左边到右边)、从前到后(体前到体后)都要膨胀收缩的一种腹式呼吸)和深层肌筋膜系统的激活来发展腹内压。 三维呼吸的重要作用是控制核心稳定性。气丹田的修炼是人体核心稳定策略的一部分,使人能够同时稳定胸廓骨盆桶状区,并给该区域减压。通过加强呼吸时的意识,确保良好地运用三维呼吸方式,是改进姿势和动作释放慢性肌筋膜紧张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三维呼吸的好处除了供氧和稳定之外,建立三维呼吸提供的三个额外好处很值得一提,因为它们直接与我们的脊柱健康和整体健康有关。 1.躯干和脊柱的活动性。膈膜在收缩和拉动它在躯干和脊柱上的附着点时,会将脊柱柔和地带动起来,躯干和脊柱的活动性反过来又有利于三维呼吸。 2.按摩脏器。活动性和器官血流对于健康的内脏系统至关重要[维特勒(Wetzler),]。向下推动进入腹部内容物,为上面的肺和心脏创造空间。膈膜的活动性实际上可以按摩和带动脏器,同时促进血液和淋巴在腹部和骨盆区域的流动。 3.管理情绪。理想的呼吸是给工作带来意识和注意力的最有效方法之,对管理情绪压力也有巨大帮助。做横膈膜或三维深呼吸能够将身体迅速地从交感神经系统主导的策略(通常在压力、焦虑、挫折时,特点是浅而快速的呼吸)切换到副交感神经系统主导的策略,后者更有利于身体的休息和再生。 太极拳通过对丹田气的修炼,形成三维呼吸策略,就足以改善他们深层肌筋膜系统的动员和激活。 呼吸激活策略是为了提高运动控制而设计的,以确保肌肉的激活适合所要执行的任务。避免在糟糕的运动控制之上的强化训练。相反,应该投入时间学习更理想的太极基本功模式的精妙之处(协同、时机、控制),集中精力把理想模式引入目前的简单同时的规范运动。开始时会很费力,但久而久之,就能掌握正确的神经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作者简介: 汪毅,博士,运动医学副教授。中医世家,精通中西医理。二十年医学从业经历,对运动医学、营养学、生物力学、康复与治疗学等方面有着扎实和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 专业技术: 1、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骨干,在北体大“教辅专业技术系列”科研考核排名第一。 2、与北体大运动营养实验室合作,担任多个奥运项目的训练监控与营养科研工作。 3、参与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项目,5年来,累计追踪服务受试者四千七百余人次。 4、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 5、荣获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首次代表全国体育系统获得此奖。 6、参与出版著作2部,本人完成达43万余字。 汪毅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